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速凍食品新國標可能使不合格產品變合格

2011年11月26日 15:26:50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不久前,南京工商部門公佈一批品牌速凍企業產品“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可現在新《速凍面米製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實施,這些“問題產品”搖身一變,就成了合格產品了。而且標準的修改就發生在知名速凍生產企業頻頻被該病菌“放倒”之後,不免讓人猜想連連。記者昨天專門連線了省內一位食品檢測專家,請他解釋疑團。

  事件頻發:“金葡萄”放倒一批企業

  10月19日,北京工商局公佈,知名品牌思念三鮮水餃被檢出含金黃色葡萄球菌。工商部門對該批次產品進行封存下架處理。很快,廣州工商局公佈三季度三類食品品質檢驗結果顯示,著名品牌三全以及海霸王的三款速凍食品也都被檢出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南京工商局一週前公佈的一份檢測報告中,也發現一批包括品牌速凍食品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至此,國內幾乎所有速凍品牌全陷入“細菌門”。

  標準修改:問題產品可能變合格

  包括南京在內的各地工商部門對於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相關產品“斬立決”,包括三全、思念等品牌公司也紛紛主動召回問題產品,並接受消費者的退賠申請。

  然而很快衛生部網站公佈了新的《速凍面米製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和舊國標中明確“不得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說法截然不同,“新國標”卻做出了限量允許檢出符合標準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記者注意到,如果按照新國標,那麼原先被判為不合格的相關速凍品牌產品,則完全可能被判斷為合格!

  市民擔憂:新標準是不是降低了

  談起金黃色葡萄球菌,南京市民劉女士直言,這玩意兒太玄乎了,怎麼一會兒有害一會兒又沒害,是不是相關部門為了保護知名企業而降低食品安全標準?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類似于劉女士困擾的市民真不在少數,就連銷售速凍產品的推銷人員也是一臉的茫然,在城東的一家超市速凍櫃檯,某品牌的推銷人員就直言,廠家曾經為曝光的事情專門做過一次說明,但說實在的,她也沒弄明白這金黃色葡萄球菌究竟是咋回事。

  到底有害沒有害?

  對於很多媒體將金黃色葡萄球菌稱作致病菌的說法,省內一位食品檢測方面的專家進行了糾正。他介紹,其實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分佈于空氣、土壤中,人和動物都是主要攜帶者,通常存在於50%或更多健康人群的鼻腔、咽喉、頭髮和表皮中,真正致病的並不是它,而是在足夠多的濃度下,金黃色葡萄球菌聚集之後所產生的“腸毒素”。

  根據理論實驗的結果,在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不超過10的5次方的時候,它產生腸毒素的可能性就極小,同樣,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的風險度也小。10的5次方是它產毒的界限,現在新標準就將速凍產品的合格臨界值定在了10的2次方到3次方,而生制米麵製品是10的2次方到4次方,這個限量都是參考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標準,符合國際規則。另外這位專家也告訴消費者,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熱敏感,一般只要溫度超過100℃以上即可殺滅,消費者也無需太擔心。

  到底合格不合格?

  是否這次的國標修訂被大企業“綁架”了?

  有市民猜測,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準更改,是一種降低標準的行為,國標修訂是不是被大企業“綁架”了?這位專家表示,這種說法並不對,因為在他的印象中,早在一兩年前國家衛生部門,就已經啟動了對《速凍面米製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立項修改,在這當中就包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準修改的想法。對於剛出爐的新標準,在他看來也並不是衛生部想當然的做法,而是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相統一,因為在國際標準中,早就明確了可以在速凍食品中限量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物質,因此降低國內標準迎合相關企業的說法並不靠譜。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從哪來的?

  這位專家表示,根據檢測數據,金黃色葡萄球菌絕大部分出現在含生鮮肉產品中的可能性較大,相對來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原料代入,或是在屠宰過程中有帶入的可能性。對於此次標準的修改,這位專家表示贊同,在他看來,這也是一次與國際標準的接軌。

  “既然在一定限制範圍內對人體無害,那麼就應該視其為合格產品。”專家表示,顯然對於此次金黃色葡萄球菌條款的更改,實際上也是一種與國際標準的一致。他表示,既然國際標準都可限量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那麼為什麼國內就一定要求企業必須不能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呢?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黃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