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深圳投35億試水港式醫院 醫生年薪最高達百萬元

2012年08月19日 08:4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7月,由深圳市政府投資35億元興建、深港雙方共同組建團隊管理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正式試業。

  根據深港雙方合作協議,港大深圳醫院將堅持公立醫院屬性,保障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醫院因為致力“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與非營利分開”而備受矚目。

  看病預約,“打包”收費,購買“職業責任險”

  據了解,除急診之外,所有入境大深圳醫院的患者均需提前預約,醫院不接受任何非預約病人。

  “預約”會否受到抵觸或“水土不服”?記者走訪發現,試業期間,醫院內秩序井然,每天300人次門診量全部“約滿”,有許多居住在醫院附近的市民爭當義工,為醫院做宣傳,接受度頗高。一位前來就診的美籍華人告訴記者,預約模式區別於中國內地許多醫院地鐵似的擁擠排隊,提高了舒適度,也節省了等候的時間,看病更高效。

  此外,針對市民最關心的診金問題,港大深圳醫院實行全科門診“打包”收費制度,每次130元,包含掛號費、診金、不超過7天的藥物及常規標準檢驗檢查和衛生耗材的費用。該費用參照了深圳市3家三甲醫院的門診基礎數據並進行模擬測算,試行期1年,到期後將根據實施效果進行評估調整。而專科收費不採用“打包”制度,具體收費細則9月份將有定案。

  值得一提的是,醫院還參照香港一些醫院的做法,創內地首例,為全部醫生購買了“職業責任險”,將醫療事故責任交予第三方處理,保證醫生在治療環節更加專心,改善醫患關係。

  先全科,再專科,引入“家庭醫生”理念

  就診制度改革,是港大深圳醫院改革的又一特點。醫院實施“先全科,後專科”的分診模式。初診患者需先經全科醫生門診診療,必要時再轉去專科門診。

  該醫院一位負責人表示,全科醫生經過全科醫療的醫學專業訓練,具備醫學的綜合知識,是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頭疼未必是腦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其他內臟出了故障,因此直接找專科並不合適,其實90%的病患都可以在全科門診得到解決。”

  制度的改革是為了轉變理念,港大深圳醫院院長鄧惠瓊說,試業至今,每位醫生反映最多的是看到病人就醫思路的轉變,進到醫院後不再直接要求打點滴,而是接受全科醫生耐心診斷。“醫院將保證每個病人都會得到十分鐘的就診時間。”

  此外,港大深圳醫院還將在“全科”的基礎之上,逐步引入“家庭醫生”理念,鄧惠瓊介紹,家庭醫生也是全科醫生,在香港乃至歐美都很普遍,醫生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體狀況,每次治療都更有把握。“但家庭醫生並非只是一個人,最好是一個團隊。”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已完成了“全科”的建設,未來將逐步向家庭醫生發展。

  全員聘用制,最高年薪達百萬,收紅包即開除

  港大深圳醫院更以打破醫生的“鐵飯碗”而引來各方關注。與現有的公立醫院人事制度不同,港大深圳醫院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入職員工與醫院簽訂3年聘用合約,約滿後,醫院將依據考評情況決定是否續約,薪酬方面,最高年薪可達百萬。

  “編制有好處也有壞處。”鄧惠瓊表示,合同精神是優勝劣汰,好的醫生會一直聘用,“那些對自己有信心、對醫學發展有願景的醫生,將會得到最好的發展。”

  鄧惠瓊還透露,雖然無事業編制,但在薪酬福利方面,港大深圳醫院會優於深圳本地的三甲醫院,並可以為醫生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機會,讓醫生的醫術可以切實提高。截至7月20日,在港大深圳醫院註冊的香港專家已有106名,招聘內地醫生48名、護士130名、醫療技術人員56名、管理人員48名、職員54名。

  除此之外,港大深圳醫院對紅包、回扣等醫務人員的灰色收入持零容忍態度。一方面,“打包”收費的制度讓醫生灰色收入無“空隙”,另一方面,“不收紅包”條款被明確寫入合同,一旦違規即開除處理。醫務人員的醫德考核結果將作為續聘、薪酬、晉陞以及評選先進工作者的重要指標。

  鄧惠瓊說,在深圳建一家香港模式的醫院,“不容易,但有必要”。鄧惠瓊承認香港模式並非完美無缺,但她強調,港大深圳醫院是一家陽光透明的醫院,打包費用一目了然,“如果我們的模式成功了,老百姓每次看病前都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錢,他們可以提前去買各種保險,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醫療費用都是可控的。”呂紹剛 張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