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謀發展 創新促繁榮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
(2012年9月9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尊敬的普京總統,
各位同事:
很高興同大家相聚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商亞太經濟發展大計。首先,我要感謝東道主俄羅斯為會議所做的週到安排。
當前,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不穩定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遠未消除,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問題複雜難解,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糧食安全問題突出,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難度增加,國際貿易增速明顯回落,保護主義勢頭上升,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亞太地區總體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各成員經貿聯繫更加緊密,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同時,世界經濟面臨的嚴峻問題對亞太地區的影響不容忽視,本地區經濟發展和區域合作面臨一些新的複雜因素,需要我們認真應對。
在當前形勢下,保增長、促穩定、謀發展仍然是亞太各成員共同的首要任務。我們要繼續發揚共克時艱、合作共贏的精神,鞏固世界經濟來之不易的增長勢頭,統籌各自發展和區域合作,兼顧當前需要和長遠發展,努力推動亞太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第一,深化改革,為增長添加動力。深化改革是實現增長的動力源泉。我們應該推進以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為核心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建設進程,改革和完善國際經濟治理機制,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格局。我們應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我們應該夯實經濟發展基礎,提高各自競爭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努力實現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增長。
第二,開放合作,為增長提供保障。擴大開放是實現增長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該堅定開放信念,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繼續推進多哈回合談判,推動建立均衡、普惠、共贏的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營造自由、開放、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我們應該在充分考慮各成員經濟發展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奉行開放的區域合作政策,秉承包容、透明的原則,利用現有機制和平臺,通過不同層次和多種途徑,循序漸進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第三,共謀發展,為增長厚植基礎。實現共同發展是增長的長遠目標。我們應該建立更加平等、更為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更加注重利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幫助廣大發展中成員實現充分發展,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為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營造良好氛圍。我們應該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有利於充分就業的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為各成員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創造良好條件。
各位同事!
亞太經合組織今年將“融合謀發展,創新促繁榮”作為合作主題。融合是實現亞太經濟內生增長的必由之路,創新是亞太經濟實現更高層次發展的有力支撐。近年來,亞太區域經濟融合不斷取得新進展,各成員創新增長不斷取得新突破。為深入推進今年亞太經合組織重點領域合作,我願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抓住重點,進一步深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亞太經合組織的核心議程。我們應該秉承茂物目標精神,推進以茂物目標為核心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同時,在各方有共識、有意願、有基礎的領域開展“下一代”貿易和投資問題的研究和討論。要充分考慮各成員的不同發展水準和具體情況,積極穩妥推進環境產品自由化進程。要加強環境技術傳播和能力建設,幫助發展中成員提高發展環境產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發揮亞太經合組織“孵化器”的作用,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更多智力支援。
第二,夯實基礎,進一步加強糧食安全合作。糧食安全攸關各國國計民生,事關人類發展和安全,需要協調加以應對。我們應該加大農業投入,促進農業投資,提高農業生產力水準,擴大糧食產能。要加強糧食交易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糧食物流體系,降低糧食儲存、運輸、消費環節全程損耗水準。要加大對農業生產、技術研發的投入,推廣應用新技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證食品安全和品質。我們應該穩定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防止過度投機和炒作,改善農業投資環境。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舉措,保障弱勢群體糧食供應。
第三,突破瓶頸,進一步建立可靠的供應鏈。建立亞太地區可靠的供應鏈體系對提高本地區貿易便利化水準、邁向緊密聯繫的區域經濟、提高本地區競爭力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強區域互聯互通和網路化建設,提高供應鏈智慧化水準。要提高通關便利化水準,降低商品流通時間和成本。要加強經驗交流和能力建設,努力提高本地區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和災後恢復能力。要營造良好政策環境,鼓勵工商界積極參與供應鏈建設。
第四,開拓思路,進一步加強創新增長合作。創新是各成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品質的重要支撐。我們應該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強化科技創新支援政策,充分調動全社會特別是科技人員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創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流動,為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和科技支撐,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發揮政府作用,為企業搭建創新合作平臺,加強技術傳播合作和技術轉讓,增強各成員實現創新增長能力,積極促進科技成果惠及不同國家和地區。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