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故宮遊客創新高。(資料圖片)記者陶冉攝
“十一”期間,頤和園十七孔橋上擠滿遊客。(資料圖片)記者譚青攝
八達嶺長城在“十一”期間遊人如織。(資料圖片)記者潘之望攝
10日上午,各大門戶網站紛紛在頭條轉載名為《全國假日辦建議對五一假期進行調整並適度延長》的文章,該文由《光明日報》刊發,原題《休假制度:到了必須優化的時候》。文章明確提到:“針對今年‘十一’黃金周出現的問題,全國假日辦建議加快推進帶薪休假制度落實,適時啟動我國黃金周假日旅行機制研究。在不增加原有法定節假日的前提下,可通過協調和騰挪其他假期和週末,對五一假期進行調整並適度延長,形成多個假期窗口期,讓群眾有靈活的出遊時間選擇。”
昨天中午,國家旅遊局便通過其官網發表聲明《全國假日辦未就五一假期調整發表意見》。國家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在聲明中明確指出:“今日有數家網站發佈或轉發題為《全國假日辦建議對五一假期調整並適度延長》的文章,其中涉及五一假期的內容嚴重失實,全國假日辦及工作人員從未就此發表過意見。我們已就此事責成原報道者採取措施予以澄清。”記者就此致電國家旅遊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件事情國家旅遊局能夠表態的只有官網上的聲明內容,再無更多其他細節。
對此,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分析稱,恢復“五一”黃金周、調整假期其實已經被討論多次了,但僅限于專家、學者之間的討論階段。全國假日辦作為國家相關部門,在沒有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許可前,是不可能對此發表評論或建議的,同時,是否恢復“五一”黃金周需要國家多個部門共同協商認可後,最終由國務院公佈。
當初取消“五一”黃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與旅遊景點和相關公共設施的“超負荷”,隨之衍生的一連串問題,以及帶薪休假制度的出臺和推進有關。
觀點PK
昨天的報道引發眾多專家就“是否恢復五一黃金周”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其中“恢復”派專家認為恢復“五一”黃金周將極大緩解目前“十一”井噴的現狀;一些“冷靜”派專家則避開黃金周存廢問題,而直指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如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等話題。
“恢復”派
要恢復五一長假還要增加元旦黃金周
劉德謙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
今年中秋國慶黃金週期間旅遊市場的火熱是可以預見的。當被積蓄已久的出行意願遭遇各項利好政策和“最長黃金周”,出現有史以來強度最大的“井噴”現象不足為奇,但也讓原本有限的旅遊資源更加“不堪重負”。
我國取消“五一”黃金周後,每年“十一”黃金周,國內旅遊都出現超強增長勁頭,每年的人數增長幾乎都在20%以上,遠超前幾年的平均增幅。顯然,許多原來在“五一”黃金周出遊的旅遊者轉向了“十一”黃金周。再看2003年至2011年國內旅遊的人數,可以看出,2008年以來全年國內旅遊的人數增幅在減緩,因此可以計算出,“十一”黃金周的旅遊人數在全年總人數中的比重也在增大。2011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02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8.8%,而當年全年國內出遊人數只比上年增長13.2%,由節假日人數的增幅高於全年可以得知,取消“五一”長假造成的“十一”長假更擁擠的問題至今未解。
因此,儘快恢復“五一”黃金周無疑將極大緩解各大旅遊城市、景區的擁擠現狀,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此外,建議繼續保留各個小長假,同時增加元旦黃金周,因為在春節前如果不增設一個長假期來對返鄉人群做出分流,當春節黃金周來臨後,返鄉流疊加大量遊客,必然又是一個超負荷的黃金周。
現在重要任務是泄洪要在5月設一個長假
劉思敏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黃金周的集中出遊實際上是一種理性選擇。黃金周已經10多年了,在大眾傳媒時代,黃金周擁堵地球人都知道;其次,黃金周出遊不是被迫的,不是迫於親情、民俗等因素,完全是自願的。平時不能帶薪休假,春節要回老家,中長途旅遊的願望如果不是在長假實現,什麼時候才能實現?
現在重要的任務是“泄洪”。“五一”長假取消後,“泄洪”的口子少了,建議恢復“五一”黃金周,或在5月設一個新的長假,滿足人們出遊的願望。
此前有一種“錯峰休假”的說法,即將整個假期分為前後各7天。員工與用人單位在個人申請和雙方協商的基礎上,確定休假日期,以此分流。但這是想當然,它有可能導致全國長達半個月的停頓與混亂,簡單說,就是比如以長江為界,江南前一週沒人做事情,江北的人沒法對接,反之亦如是。而一個單位或者機構很難在只有一半人的情況下,實現正常運轉,這個社會成本太大了。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