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外交部就釣魚島問題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答問實錄

2012年10月28日 09:01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2年10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就釣魚島問題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答問實錄如下:

  張志軍:最近一段時間,各位媒體朋友們都在關注釣魚島問題,也有很多媒體提出採訪我,我非常高興有機會與記者朋友們就釣魚島問題進行交流。

  首先,我想簡要地向大家介紹一下釣魚島問題的情況。簡要地說,釣魚島原本不是問題,也不存在什麼主權爭議,是由於1895年日本非法竊取和霸佔釣魚島,才出現了問題,形成了爭議。無論從歷史、法理等角度看,釣魚島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從歷史上看,中國人最早發現了釣魚島並命名,從明朝到近代的五百年間中國一直對釣魚島行使著主權。從法理上看,《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律文件明確規定,釣魚島等島嶼應隨臺灣一起歸還中國,因為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有明確規定,日本必須將所竊取于中國的領土歸還中國,所以從法理角度上說釣魚島已經回歸中國。1971年美國卻將被非法託管的釣魚島所謂的“施政權”私相授受給日本,中國政府發表嚴正聲明指出此舉“非法”,“這絲毫不能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釣魚島等島嶼的領土主權。”

  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時,雙方就將“釣魚島問題放一放,留待以後解決”達成諒解和共識。這次日本政府不顧中方堅決反對,宣佈“購買”釣魚島,嚴重侵犯中國的領土主權,給中日關繫帶來了邦交正常化40年來最嚴重的衝擊,國際社會對此廣泛關注。

  問:中方如何看待日本政府“購島”?中方對日本政府“購島”的反應是否過激?

  答:剛才我已經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對釣魚島擁有主權做了說明。日本沒有權利拿中國的領土來進行任何形式的買賣,釣魚島的寸土滴水、一草一木都不容交易,不管日方以什麼形式“購島”,都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

  這次“購島”鬧劇是日本右翼勢力蓄意挑起的,日本政府對這股勢力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破壞中日關係的行徑不僅不加以制止,反而親自出面“購島”。右翼想做的事情、想要達到的目標,最終由日本政府一手實現了。日方說日本政府“購島”比右翼“購島”好,讓中國在其中作出選擇,就好比讓中方在兩劑毒藥中選擇一劑,中方絕不接受這種荒謬邏輯,絕不接受任何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選項。中方的唯一選項就是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己的領土主權。

  對於日方非法“購島”計劃,中方從一開始就表明瞭堅決反對的立場。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胡錦濤主席與野田首相交談時嚴肅指出,近來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面臨嚴峻局面,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日方採取任何方式“購島”都是非法的、無效的,中方堅決反對。中國政府在維護領土主權問題上立場堅定不移,日方必須充分認識事態的嚴重性,不要作出任何錯誤的決定。日方應該知道這番話的分量。

  我本人也多次向日本外務省負責人提出警告,指出如果日方執意“購島”,中國民眾的激憤勢必向火山一樣爆發出來。我還特別地多次地指出,日方“購島”對中日關係的殺傷力將不亞於“原子彈”。所以當日方提出“購島”計劃後,即便在日本國內也有許多政治家和有識之士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記得今年6月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購島”問題將對中日關係帶來重大危機。我絲毫不懷疑,丹羽作為日本的駐華大使,是日本國家利益的忠實代表者,但是我認為他只不過說了一句實話,結果卻遭到了日本國內的種種指責。

  後來局勢怎麼發展,大家都知道。日本政府對中方的警告置若罔聞,一意孤行,邁出了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升級步驟,激起了中國兩岸四地和海內外十幾億中華兒女的強烈憤慨。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堅決有力反制措施捍衛國家領土主權,這是完全正當的,是任何一個負責任政府都必須做的。日本國內有人說,中方做出的反應是不是“過激”了,如果說中方採取的措施超出了日本的預料的話,只能說明日方錯判了形勢,低估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意志和決心。

  問:最近您與日本外務省之間磋商的內容是什麼?氣氛如何?有沒有進展?中方要求日方回到對話軌道,這是不是中方希望日本做出的努力?

  答:中日之間一直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就釣魚島問題保持著接觸和磋商。雙方已于9月25日在北京啟動兩國副外長釣魚島問題磋商。中方是由我負責,日方是常務副外長河相周夫負責。日前兩國外交部亞洲司長在東京就釣魚島爭端交換意見,目的是為兩國副外長新一輪磋商做準備。有關消息外交部已經發佈。中方在與日方的各層次接觸磋商中,均嚴肅、全面地闡明瞭中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嚴正立場和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堅定意志,敦促日方承認錯誤,改弦更張,為妥善處理當前問題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涉及到兩國外交部門的磋商和接觸需要雙方商定。我認為,磋商的重要性不在於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以何種方式進行,而在於日方必須要認清形勢,放棄幻想,正視現實,以實際行動糾正錯誤,這樣才有助於兩國關係重返正常的發展軌道。

  問:中國為什麼不接受日本政府的“購島”舉動?

  答:我知道你問的意思,就是為什麼日方說,由政府出面“購島”對兩國關係帶來的影響會比由石原“購島”帶來影響要小,而中國不接受?我給你打一個比方,如果你有一對兒女,強盜想搶走你的孩子向你提出你是放棄你的兒子還是放棄你的女兒?我們都知道,無論兒子還是女兒都是祖國母親身上不可割捨的骨肉。中國還有一句話,我想外國也有同樣的表達方式,就是兩害相權其輕。我想日方就是打著這樣的算盤,從日方的角度來把兩害的選擇讓中國挑選。但日方須知,對領土主權的傷害無論大小,中方都不會接受,都會堅決反對。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日方是機關算盡太聰明,我們倒要看最終會誤了誰的性命。

  問:日方不承認中日圍繞釣魚島問題存在共識,中方對此如何看待?

  答: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兩國締結和平友好條約談判中,兩國的老一輩領導人都認識到,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存在爭議,立場差異巨大,所以當時為避免釣魚島問題影響兩國復交和締約的大局,雙方決定暫時不涉及這個問題,就“把釣魚島的問題放一放、留待以後解決”達成諒解和共識,為中日關係的重建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些歷史事實,都是有案可查的。最近不少日方當年的當事人也證實了這一點。從兩國近四十年的發展情況來看,上述的這一諒解和共識為兩國關係的巨大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近年來,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立場嚴重倒退,不斷對釣魚島採取單方面侵權行動,挑起事端,如“命名”、“測量”、“釣魚”、“登島”等,最後由政府出面“購島”,以強化所謂的日方“實際控制”。日方非法“購島”徹底拋棄了雙方達成的共識,使釣魚島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日方必須認清這一點。

  問:如日方不願抬腿走人,也不放棄其主張,中方與日方磋商的目標是什麼?日方應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能使局勢降溫?

  答:我剛才已經特別提到了,日方非法“購島”,徹底拋棄了老一輩領導人就釣魚島爭端達成的諒解與共識,釣魚島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雙方現在磋商與對話,從中方來說,是要繼續表明我們對釣魚島問題的嚴正立場和嚴肅態度,表明中國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問題上的堅定意志。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必須要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對自己的錯誤行為作出深刻的反省,並以實際行動來改正錯誤。不要再抱有任何霸佔釣魚島的幻想。只有如此,才能夠使兩國關係重返正常的軌道。

  問:中國是否已經做好中日軍事衝突的準備?請介紹一下有關的準備及可能採取的外交立場。

  答: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侵略擴張不是中國的政策,也不是中國的文化傳統。對於國際爭端,中方歷來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中國不會去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國願同包括日本在內的所有國家友好相處,但是我們也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也就是在涉及國家領土主權的問題上,我們絕對不會退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第一條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釣魚島問題上,我們是希望通過談判對話妥善解決有關問題。我們不希望看到局勢失控,但這不取決於中方。

  問:中國政府認為釣魚島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嗎?中國過去主張“擱置爭議”,現在對釣魚島的具體政策、措施有何變化?

  答: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去年9月發表了《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就中國的核心利益作出明確的界定,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府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在釣魚島問題上,我要強調的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定和意志是堅定不移的。對此,不要懷疑,更不要去試探。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也就是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釣魚島問題的產生,是因為1895年日本從中國竊取,而且仍然在釣魚島屬於誰的問題上堅持錯誤立場。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是各有主張,雙方的立場是不同的,這就形成了爭議。雙方接觸也好,磋商也好,應承認這一基本事實。

  問:日方最近在國際上渲染中國民眾在遊行中的暴力行為,對此您怎麼看?

  答: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是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激起了全中國人民海內外兒女的強烈反應,不少民眾以自發的方式舉行大規模抗議日本非法“購島”的遊行示威活動。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來前所未有的。日方的眼睛不應該盯在那些在很特殊條件下發生的極個別違法行為,而是應該認真反思為什麼會激起中國人民如此強烈的義憤,從中吸取教訓,深刻反思,向中國人民作出負責任的交代。

  對於即便在很特殊的條件下發生的極個別違法行為,中國政府及時依法對相關事件及肇事人作出了妥善處理。中方將繼續認真履行相關國際法和中國法律,保障外國駐華機構和人員安全。同時,日本國內接連發生了針對中國駐日使領館、機構、人員的暴力和恐怖主義行為,有人向駐日使館郵寄子彈,有人向中國使領館投擲燃燒物。我們要求日方切實採取措施,確保中方機構和人員的安全。

  問:近期有消息稱,日美將在相關海域進行軍事演習,您對此怎麼看?

  答:中方密切關注日方在釣魚島海域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下一步中國將視情決定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如果日方一意孤行,錯上加錯,繼續在釣魚島問題上製造事端,挑戰中國,中方也必將採取有力的措施堅決應對。在這方面中國不缺應對措施。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亞洲已經不是117年前的亞洲,今天的中國更不是1895年的中國,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和1937年“七七事變”時的中國。中國政府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任何外來威脅和壓力都絲毫不能動搖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意志。

  問:“購島”問題始作俑者石原慎太郎宣佈辭去東京都知事,建立新黨,您認為這對處理中日釣魚島問題帶來什麼影響?從石原挑起“購島”事端,反映了日本政治什麼樣的走向?

  答:此次日本右翼勢力挑起“購島”鬧劇,日本政府不僅不加以制止,反而刻意迎合利用,其背景正是日本國內愈演愈烈的政治右傾化。在日本國內,近年來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強徵“慰安婦”、否認“村山談話”[1]和“河野談話”[2]以及鼓吹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擴軍備戰、廢除和平憲法的言論層出不窮。面對這種危險的政治傾向,日本政府是什麼態度?是制止還是迎合?不僅中國,亞洲和國際社會都在密切關注。因為這種危險的政治傾向在歷史上曾經將亞洲拖入巨大的災難。如果不予以制止,反而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加以利用、迎合和縱容,將進一步助長其氣焰,使得日本在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樣發展下去,歷史悲劇重演不是沒有可能,這不僅會把亞洲甚至世界拖入災難,最終也將禍害日本自身。

  最近日本領導人訪問了德國,促使我對上述危險傾向深層次原因作了些思考。我們可以把日本和德國對戰爭罪行的態度作一比較。德國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把歐洲拖入深重災難,戰後德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和解進程一度也十分困難。但德國對戰爭期間德國法西斯所犯的罪行是不斷地在加深反省,做了不少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我認為有重要意義。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期間,在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下跪,對德國法西斯給波蘭等歐洲國家人民帶來的苦難表示懺悔。我認為這是真誠的、深深的懺悔。他跪下了,但德意志民族由此站了起來,得到了歐洲受害國眾多民眾的寬恕,也為德國同其他國家的和解鋪平了道路。德國前些年甚至把大屠殺紀念碑建在了首都柏林的中心地帶,時時提醒人民不要忘記那段苦難的歷史。今天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宣揚法西斯的言行和標誌等都是不被容許的,會遭到一致譴責,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反過來再看看日本,至今日本國內對那場它發動的侵略戰爭性質的認識始終是遮遮掩掩,一些政治人物仍然趾高氣揚、毫無負罪感和羞辱感走進有14位雙手沾滿亞洲人民鮮血的甲級罪犯靈位的靖國神社進行參拜,絲毫不顧忌亞洲受害國人民的感情。日本這樣做,怎麼能獲得亞洲人民的寬恕,鄰國對日本又怎能放心?如果日本不能直面歷史,深刻反省,痛改前非,即便經濟上再發達,在道義上、精神上也永遠站不起來。

  最近,我讀到日本共同社前資深記者松尾文夫去年在《日本公論》的月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日本償還歷史舊債才有未來”。他在文中寫道,進入2011年的日本,在對俄、對華、對朝鮮半島,乃至對美外交中,無不呈現出一種不穩定的狀態。當今日本與周邊各國之間的各種外交課題,都是因為日本自身沒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作出明智的了結就陶醉於經濟大國的現實之中。不僅是中俄,韓國和朝鮮都在追償日本的歷史欠債。儘管已經過去60多年,但對於日本並未徹底清算的這段歷史,人們是無法忘懷的。對此,日本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如今到了該償還舊債的時候了,必須從這種角度出發,在冷靜反思自身的基礎上來尋求改善外交關係的突破口。

  我不認識這位記者,但是我認為他的觀點很有道理。所謂償還歷史舊債,其中最起碼要做到的是將日本在侵略擴張戰爭中非法竊取的他國領土歸還給原來的主人,不要舊債未償又添新債。現在日本到了應該真正深刻反思自己所作所為的時候了。

  注:

  [1] “村山談話”:1995年8月15日日本二戰戰敗50週年之際,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就歷史問題發表正式談話,就日本二戰期間殖民統治和侵略歷史向亞洲各國和國際社會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此後,“村山談話”作為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正式立場,一直被歷屆內閣所遵循。

  [2] “河野談話”:1993年8月4日,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就“慰安婦”問題發表談話,承認日本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史實,表示反省道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