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代表的增加基於中央對代表選舉的明確要求:與十七大相比,省區市和在京中央企業系統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所佔比例要增加,黨員領導幹部所佔比例要減少。
黨的基礎在基層,黨的生機活力來自基層。增加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代表比例,相應減少黨員領導幹部比例,一直是黨代會的趨勢。十四大時這兩個數據分別是22%和78%,十六大時為24.3%和75.7%。到十七大時,一線黨員代表比例提高到28.4%。
十八大代表中,黨員領導幹部1578名,佔69.5%,比十七大時降低2.1個百分點。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692名,佔30.5%,比十七大時提高了2.1個百分點。其中,省(區、市)當選代表中,黨員領導幹部1021名,佔65.6%,比十七大時降低2.6個百分點;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535名,佔34.4%,比十七大時增加51名,提高了2.6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海軍認為,提高生產工作一線代表的比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反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意見和要求,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代表結構上更完善更合理。另一方面,說明中央決心擴大基層黨員在黨內事務中的作用。
代表的廣泛分佈,是衡量黨員代表性的重要依據。十八大代表來自各地和各行各業,涵蓋了經濟、科技、國防、政法、教育、宣傳、文化、衛生、體育和社會管理等各個領域。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