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一個“全國交通安全日”,南京交管部門將新街口洪武路上的幾個交通信號燈和倒計時屏進行了更換。更換後的交通信號系統更清晰,更醒目。
建華攝
我國首個“全國交通安全日”(12月2日)即將來臨,今年的主題是“遵守交通信號,安全文明出行”。對於杜絕不文明交通行為,公眾有哪些建議?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與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合作,通過題客調查網、中青線上·民意中國網進行的我國首個“全國交通安全日民調”顯示(10682人參與),67.0%的人坦言自己闖過紅燈。93.6%的人認同交通信號是無聲的法律,應該遵守。69.2%的人期待加大對違反交規行為懲罰力度。
受訪者來自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8.0%的人有駕照。52.5%的人在大城市,27.5%的人在中等城市,11.4%的人在小城市,6.8%的人在縣城,1.8%的人在農村或鄉鎮。男性佔52.2%,女性佔47.8%。
本次調查同步在新華網、人民網、中國警察網、搜狐汽車推廣。
72.1%的人認為最不文明的交通行為是“闖紅燈”
河南鄭州某事業單位職工袁江,每天乘坐公交車上下班。他感覺早晚高峰是交通秩序最混亂的時候,摩的到處亂穿,和汽車搶道,汽車隨意擠佔自行車道,行人著急趕公交車,顧不上看紅綠燈就過馬路。他坦言自己也從眾闖過紅燈,“看著別人都走了,就不想一個人站那兒傻等。”
“現在人們的法律、規則意識太淡薄了。”在安徽合肥從事翻譯工作的王慶喜,有多年駕駛經驗,他發現大多數道路擁堵都是不良駕駛和違規停車造成的。在沒有攝像頭和交警巡邏的路段,他經常遇到逆向行駛的車輛,“他們可能想儘快到達目的地,如果路窄,一下子就堵死了,不但自己到不了還影響別人。”一些幼兒園和學校門口幾乎天天堵車,“接送孩子的車能排上三列都一動不動,遇到上下學時段,老司機都會繞行。”
公眾對我國目前的交通秩序感受如何?調查顯示,32.9%的人認為自己所在地方的交通秩序較好,24.8%的人持相反態度,41.7%的人感覺“一般”。進一步分析發現,有駕照的人對城市交通秩序的評價明顯高於沒有駕照的人,認為秩序較好的比例分別為35.8%和28.9%。不同類型城市的人,認為交通秩序較好的比例依次為:大城市(37.0%)、中等城市(31.1%)和小城市(25.9%)。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交通所所長趙傑,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總體來看,大城市交通複雜、車輛較多,交通在城市運作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交通管理體制較為完善。但是,城市越大,過度機動車化的問題越嚴重,一些交通設施保障了車流暢通,對行人的需求則考慮較少。同時,在汽車進入家庭後,人們的文明交通意識並沒有跟上,法不責眾的心理普遍存在,在人行道停車、佔用應急車道、不遵守信號燈等情況時有發生。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今年10月,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38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2.56億,共有23個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18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
在車輛如此迅猛增長的情況下,遵守交通信號無疑是保障交通秩序的基礎。調查顯示,公眾對不同交通信號的知曉率分別為:紅綠燈等信號燈(80.1%)、交通標誌(79.9%)、交通標線(74.6%)、警察手勢(62.5%)等。雖然人們對紅綠燈的認知程度較高,但調查也顯示,67.0%的人坦言自己闖過紅燈。
在沒有信號燈的過街人行橫道處,當車輛遇到行人或非機動車過街時,一般人通常怎麼辦?調查中,38.8%的人選擇“人讓車”,28.8%的人選擇“車讓人”,31.0%的人選擇“看情況”。
同濟大學中德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李克平指出,在信號燈控制的路口,當人行道上綠燈時,右轉車輛理論上應該讓人。但現實是,車輛基本上不讓人,行人必須與機動車爭搶。另一方面,有時行人不斷從車前經過,如果車輛很長時間都不能通過路口,會造成交通擁堵,甚至會蔓延到路段上。所以,在交叉口區域交通流的安全和有效的組織非常重要。行人過街、人車衝突等安全文明出行的問題需要政府、交管部門、規劃部門、道路建設單位和廣大市民的共同關注。
調查顯示,當前不文明的交通行為有:闖紅燈(72.0%)、駕車時打電話(59.5%)、超速(55.0%)、遇斑馬線不禮讓行人(51.1%)、並線不打燈(50.4%)、扔垃圾(49.2%)、酒駕(48.7%)、加塞(48.1%)、隨意擠佔自行車道(46.2%)、隨意並線(43.6%)、闖禁行(27.9%)、開得過慢(25.1%)等。
不文明的交通行為造成的悲劇不勝枚舉。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今年1至10月,全國因闖紅燈肇事導致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因違反道路標誌標線肇事導致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駕駛機動車肇事造成25182人死亡,駕駛非機動車肇事造成694人死亡,步行肇事造成262人死亡。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