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陳虎點兵:中國航母艦載機的“關鍵詞”

2012年11月30日 08:3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殲—15飛機在“遼寧艦”上滑躍起飛。新華軍事記者 查春明攝

  11月25日,幾乎所有媒體都報道了國產殲-15艦載戰鬥機在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上成功完成起飛和著艦的動作,並圍繞這個新聞進行一系列的解讀、評述。在報道中,幾乎所有媒體都是用了同一個關鍵詞,那就是“成功”。作為中國航母艦載機,第一次在實艦上完成起降動作,大家不是用“進行一次實驗”,而是用“成功”來表述,這是新聞報道中第一個核心關鍵詞。

  在媒體和專家對此事件評論、解讀中,我們還看到另外一個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那就是“意義”。具體來說,在完成這樣一個動作之後,中國的航母就由一條大船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航空母艦。中國的航母在實現初步戰鬥力的過程中,邁過一個關鍵的技術障礙和門檻。

  說到“成功”這個關鍵詞,沒有更多好懷疑和表述的東西,這個新聞事實本身核心的東西就是成功完成起飛和降落。講到“意義”,儘管專家和媒體從不同角度解讀重大意義,但實際上完成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所包含的重大意義,幾乎每個人都心知肚明。

  值得關注的“中國速度”

  那麼除了“成功”和“意義”之外,在它的背後還有什麼呢?就我來看,我會選擇“速度”這個關鍵詞。

  當中國航母問世,加入海軍服役之後,沒有人懷疑中國會突破技術障礙,實現艦載機在實艦上的起飛和降落,也沒有人說中國可能突破不了這個障礙。但很少有人相信,中國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走完這一步,實現艦載機起降。畢竟“遼寧”號剛剛加入海軍服役不過兩個月的時間,而此次在實艦上起降對“遼寧”號來說僅僅是它服役後的第二次出海。這樣的速度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單從時間上來描述速度還遠遠不夠,體現這一速度的另一資訊就是完成這一過程所採用的方式。我們不是用單人單機方式來實踐,而是用多人多機同時完成起降。像這樣首次突破性的具有重大技術障礙的動作要完成的話,一般大家會選擇一個技術高超的飛行員,集中保障一架飛機,採用單人單機的方式。只要完成了這一起降,就表明完成了技術突破,爾後再實現多人多機起降方式。而中國航母直接使用了多人多機,大大縮短了從實現突破到形成航母戰鬥力過程的時間。縮短了時間意味著速度大大提升。換句話來說,在實現航母艦載機上艦、完成起降過程中,值得關注的是一個“中國速度”。

  拼搏奉獻精神推動“中國速度”

  講到速度,大家可能會自然而然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中國是怎樣實現這一速度的?大家注意到就在媒體報道中國航母艦載機完成在實艦上起降的同時還有另一則新聞:我們的殲-15艦載機工程項目總指揮羅陽去世。羅陽是在看著艦載機在航母上成功起降之後因心臟病突發而逝世的。這就可以讓我們聯想到中國是怎樣實現“中國速度”的。這個“中國速度”是無數個中國航空人和人民解放軍官兵用一種精神支撐著,用他們的拼搏甚至是生命來實現的。而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我們看到的“中國速度”。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