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北京“購車搖號”遇信任危機 “搖號帝”為何頻頻出現

2012年12月19日 14:5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購車搖號”中簽為何越來越難?“搖號帝”為何能頻頻出現?交管部門個別人員被傳倒賣車牌是真是假?一時間,北京“購車搖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遭遇信任危機,並引發公眾對購車搖號公平性的質疑。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在當前北京機動車總量基數大的情況下,中心城區交通擁堵仍有加劇趨勢,緩解交通擁堵形勢嚴峻。2013年,北京將繼續實施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市民購車仍需搖號。並對北京近期出現的各種“購車搖號”傳言一一回應。

  “搖號帝”為何頻頻出現

  此前有報道稱,在北京“購車搖號”過程中,有一個叫“劉雪梅”的名字,連續7期出現在中簽者名單中。“劉雪梅”因此被很多人戲稱為“搖號帝”,並引發對購車搖號公平性的質疑。

  北京市交通委委員容軍表示,目前申請購車搖號的個人已經超過130萬。在如此大規模的申請中,重名現象非常普遍。但不管有多少重名的人,每一個人在申請時均有一個唯一、獨特的申請編碼,搖號系統只認編碼不認人。看似有7個“劉雪梅”連續中簽,實際情況是7個都叫“劉雪梅”的人分別中簽。容軍說,截至今年11月底,姓名為“劉雪梅”的申請人數有75個,其中20個已中簽,佔26.7%。但每人編號都不一樣。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曉松表示,北京市購車搖號的管理由北京交通、公安、社保、國稅、地稅等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始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搖號系統的開發通過了國家安全、資訊等有關部門的檢驗,演算法通過了中科院、北大、人大等權威機構數理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審組的評審,保證每個搖號人的中簽概率都是相同的。

  中簽為何越來越難

  11月26日,北京市舉行了2012年的第11期購車搖號,中簽率1:67.2,1264862人中只有18832個人中簽,中簽率再創新低。不少市民感嘆:“搖號難,難於上青天!”

  據統計,2005年,北京的機動車量是258萬輛,到了2010年,急增至481萬餘輛,給北京的交通帶來巨大壓力。自2011年起,為控制小客車數量快速增長,北京開始實行搖號購車政策。2011年,北京凈增機動車17.3萬輛,比2010年少增加61.7萬輛,同比下降78.1%。截至2012年11月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518.9萬輛,比2011年底增加20.6萬輛。

  李曉松說,小客車指標搖號政策有效遏制了北京機動車快速增長勢頭。但在北京市機動車總量基數大的情況下,緩解交通擁堵形勢仍然嚴峻。

  交通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第11期搖號申請者為126萬人,而截至今年12月初,累計收到通過審核的個人小客車配置指標申請已超過167萬。在這個百萬大軍申請者中,有不少久搖不中者。

  對此,容軍表示,如果給早申請者較高的中簽比率,對於後申請者而言,在同一期搖號中是不公平的,這違背了搖號政策公平、公正的原則。而對於中簽6個月卻不買車者,則視為自動放棄購車指標。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年8月份以後,自動放棄的“購車指標”放回搖號池。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第23期公開搖號,因過期未用而重回搖號池的中簽號碼共有36395個,平均每月產生2140個“棄號”,佔每月平均中簽總數的10%以上。

  “限購”是否會催生“炒號”經濟

  隨著“購車搖號”中簽率的不斷走低,汽車“剛需族”與“棄號族”的矛盾逐漸激化。

  目前,北京市排隊搖號的人數已達167萬,市場供求嚴重不平衡,造成“購車指標資源”的高度稀缺。一方面,急需購車者搖不上號,另一方面,“棄號”現象十分普遍。有媒體暗訪,可以回收至搖號池的“棄號”只是實際“棄號”的一部分,不少隱性“棄號”已經成為“黑市號牌”的熱銷商品。一個“黑市號牌”單價已達3萬元之多,於是坊間各種倒賣“車號”的傳聞、傳說不絕於耳。

  上海自1994年開始實施車牌拍賣以來,到今年7月機動車保有量為257萬輛,而北京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已近520萬輛。那麼,對於北京“車牌”一號難求的現象,北京是否會像上海一樣,對車牌進行公開拍賣?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如果不對小客車數量實施調控,預計2012年北京小汽車總量將突破600萬輛。目前,北京暫不對“車號”公開拍賣。搖號政策短期不會改變,但會不斷加以完善。

  要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就必須抑制居民的消費。顯然,巨大的汽車市場需求與購車指標的嚴格限制,引發了公眾的種種聯想,存在於傳說中的“車號黑市交易”,讓“搖號限購”躺著“中槍”。

  其實,公眾質疑的不是“購車搖號”政策,而是“購車搖號”過程中的可能出現的“漏洞”和“貓膩”。搖號過程和程式只有公開透明,才能化解百姓心中對“搖號帝”的猜測,才能讓公眾對政府“搖號購車”政策進一步理解和支援。(記者 張景華)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