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食品安全成兩會熱點 代表委員熱議舌尖上的安全

2013年03月06日 08: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3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對國內食品安全沒有信心。崔永元表示,媒體的注意力不應只局限在香港“奶粉禁令”上,而是應聚焦內地消費者為什麼不信任自己的奶粉。中新社發 劉忠俊 攝

  因為香港的奶粉“限帶令”,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詞,食品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卻又問題頻發,不斷觸碰公眾的心理底限。雖然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呂新華表示,質檢總局數據顯示內地99%的奶粉符合品質標準,但民眾依然缺乏信心。全國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再次將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

  評奶粉事件

  崔永元對奶粉沒信心 委員感嘆是“行業悲哀”

  談及香港奶粉限購措施,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陳紅天3日感嘆:“這是中國奶粉行業從業人員巨大的悲哀!” 全國政協委員、霍英東之子霍震霆則表示,香港限購奶粉,本來不是一個很大的事情,一時挑起這麼多紛爭,說明香港、內地在文化背景方面還要加強交流。

  相比香港特區的委員們,內地政協委員們思考得更多。崔永元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雖然有數據表明99%的國產奶粉都合格,但可能有同樣比例的消費者依然無法信任國產奶粉。

  奶粉品質問題也引起了企業家的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3日在四川代表團第一次全團會上表示,食品企業首先要有安全意識,在生產過程中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措施,提高產品的品質感。他透露,新希望正在考慮進軍奶粉行業。全國政協委員、伊利董事長潘剛3日接受中新社採訪時稱“每天如履薄冰”。本次他帶來了兩個與乳業有關的提案。

  析恐慌緣由

  消費者信心不足 “奶粉慌”實為“信用慌”

  有網友指出,內地民眾千里迢迢從香港帶奶粉,其實購買的是香港的“監管”。這一說法引起了參會代表委員的共鳴。不少委員和專家指出,在“奶粉限帶令”背後實際上是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憂慮,以及對社會誠信信心的缺失。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委陳建國3日表示:“朋友也有非要從香港、國外採購奶粉的。我認為,是我們有恐懼心理,是我們多年來發生了很多食品安全的問題,導致了信任度下降,一直擴展到沒有問題的領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夏學鑾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國內企業弄虛作假和缺乏誠信,已經使中國的消費者不再信任本國的奶粉品質,這是很丟臉的事。

  陳建國還指出,食品安全有政府監管問題,民眾對政府監管有要求,政府對此難辭其咎。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商業領域道德水準下降,商家本身也有問題,民眾在這個問題上的不信任度是可以理解的,政府應該自補短板。

  談監管措施

  工商總局許諾設黑名單 衛生部長六提誠信加強安全

  民眾對奶粉等食品缺乏信心已經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4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各部門正在協調研究,將採取更為有效的專項管理辦法來確保嬰幼兒奶粉安全,這些措施將會儘快出臺。

  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是因為犯罪成本太低”這個觀點,周伯華表示,某些違法行為的成本不高是存在的,但違法成本需要依照國家的法律。如果需要法律上更進一步從嚴的,就要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他表示:“可以預計的是,以後食品安全案件、品質安全案件的違法成本都會很高。一進入黑名單,就會被永久性驅逐出這個行業。”

  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部長陳竺4日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這方面的監管肯定會加強,而且機構改革有利於創建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機制。在短短幾分鐘的採訪中,陳竺六度談到“誠信”,並表示政府也會打擊企業欺詐的做法,特別是違法添加有毒有害原料的行為。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