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北京被稱“首漲之都” 92平米住宅兩月漲110萬

2013年03月08日 07: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高端市場受冷的同時,溫州的二手房市場同樣折戟。“綠城·錦玉”是溫州市區一時最牛的精品樓盤之一。2009年國家樓市“雙限”之前,市場均價75000元至80000元每平方米,一度受到追捧。隨後一路狂跌,跌至現在的成交價為45000元每平方米,差不多打了對折。

  溫州市區江濱路“東明錦園”樓盤在2010年的價格是每平方米33000元,目前是每平方米25000元左右,下降25%。市區的南門走俏的“錦春大廈”高位時均價每平方米45000元,現在則滑至每平方米33000元。

  2011年,周先生為兒子買結婚房,看中“綠城·錦玉園”一套比較中意的二手房,當時報價每平方米6萬元。由於當年8、9月溫州爆發民間債務危機,資金週轉不過來而擱置。後來在市區學院路與車站大道交叉口又看上好樓盤“金色尚品”,報價也是每平方米6萬元,他耐心等待“跳水”。到了2012年6月,該樓盤降至每平方米44800元,周先生即買下,前後降幅達25%。

  總體來看,從年初至今,溫州市區記及郊區的二手房的價格水準與2012年下半年相差無幾,基本上比2011年下降25%左右。溫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研究員陳鴻認為,投資投機性需求是過去幾年溫州樓市飆漲的原因,但在國家高壓政策下的“去投資化”,使樓市在一夜之間縮水,最終反映在價格上一路慘跌。

  2009年是溫州樓市的瘋狂年。以“綠城·錦玉園”為代表的高檔樓盤一手房為3萬元至4萬元每平方米,但二手房的市場價卻一路飆升,幾乎是一天一個價,最後衝向7萬元至8萬元每平方米。在“綠城”等精品樓盤的拉動下,溫州樓市比上年同比增長高達55%至60%。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大批溫州炒房客以投資、投機為目的“全民參戰”,再加上寬鬆的貨幣政策極大地刺激了樓市,造成大批民資“熱錢”和實業資金涌入房地產市場,導致泡沫越吹越大。而現在,“冷卻”的樓市比之2009年,房價暴跌30%至35%。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