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紅豆局長為何敢瞪眼說瞎話

2013年04月07日 08:26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對一個當事人的免職,未必不是另一種敷衍。而無論此事如何結局,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嚴格的機制建設,治理“瞪眼說瞎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稱“地下水紅色並不代表不合格”的河北滄縣“紅豆局長”被免職了,此次當地應對可謂迅疾。而此前,工程院院士痛斥其“瞪著眼說瞎話”,可謂快人快語,直指本質。

  但痛快之餘,我們卻無法高興。為什麼?因為,官員“瞪眼說瞎話”,已經是長期以來的積弊之一。可以預見,一個區區局長的倒臺,難以遏制官員“瞪眼說瞎話”的歪風。民間有言,吹牛不上稅。這次紅豆局長因為“吹牛”而快速被黜,固然可能因為“上級部門重視”,但也與侃得太“大”,引發媒體關注和院士痛斥有關。

  “瞎話”太出格,當然只好自認倒楣。今年2月的“學酒哥”鬧劇,之所以引發關注,也是因為拿紅酒瓶當“學習紅酒知識的道具”的說辭太不靠譜。但是,症狀輕微的官場瞎話就較為普遍而安全了。譬如同在2月曾經引發熱議的三亞旅客襲警事件中,網民的持續質疑,說明執法機關公信力亟待提升。而最近,在河南中牟的碾軋事件中,地方政府在事發20多小時後便宣佈,這是一起“意外事件”。而同樣的結論,也非常“巧合”地出現在同期湖北巴東、四川西昌的碾軋事件中。

  無論是三亞襲警事件中,警方選擇性公佈視頻,抑或中牟碾軋事件,政府宣佈“意外事件”,都已經被證明是表達得比較“藝術”的“瞎話”,但是,很少需要個人為之買單。在另一些情況中,調查結論也許是真實的,但由於調查過程的倉促,以及細節的不公開,從而成為民眾眼中的“疑似”瞎話。上述現象蔓延的結果,是既帶壞了官場風氣,也損害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出了事,官員“瞪眼說瞎話”,背後往往存在著行政不作為或者官商利益勾結。平時不謀其政,甚或做了壞事,出了事不能自圓其說,自然只能通過“說瞎話”來糊弄民眾。而細究某些官員之敢於或者習慣於“瞪眼說瞎話”,根本原因還在於,一方面,調查機制存在問題,調查既不獨立也缺乏公開,相關官員習慣性地不嚴謹;另一方面,“說瞎話”缺少責任追究機制,低風險高回報。事實上,不少官員或部門的“瞎話”,最終都湮沒在不了了之之中。

  目前,民眾正等著看滄縣政府的後續調查。嚴肅的調查,應該要包括對持續甚久的污染事件本身的調查、對環保部門的調查,甚至,還要包括對政府自身是否瀆職的調查。否則,對一個當事人的免職,未必不是另一種敷衍。而無論此事如何結局,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嚴格的機制建設,治理“瞪眼說瞎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約評論員 劉志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