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第一時間發出了地震預警,但雅安市還沒有安裝預警系統。雅安如果有,肯定能大大減少傷亡。”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說。
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不少網友第一時間質疑“地震局沒有預警、無所作為”。實際上,汶川地震以來,防震減災的研究機構已經取得巨大成果,但亟待引起政府、社會的進一步重視。
“什麼也不知道、就罵中國專家沒做事的人,去看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微博吧!”有網友說。
幾乎與蘆山地震發生同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經在電腦網路、手機客戶端、專用預警接收伺服器、電視臺、微博等平臺上都同步發出了地震預警。
“從震中地下發出地震波開始計算,到普通人看到預警資訊,僅用5秒。”王暾說。
短短5秒之內,預警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王暾詳解:“此次震源深度13千米。從地下震源發出地震波開始,我們的監控臺站監控到地震波,立刻向雅安地震局的伺服器發出資訊,再傳導到研究所的終端伺服器,電腦進行分析之後,向已溝通的平臺直接發出預警。”
這5秒之後,和研究所伺服器聯通的汶川、北川縣電視臺,自動打出了地震預警滾動字幕。“預警是全自動的,不會因為通過人力溝通損耗時間。”
“預警是同一時間向所有終端發出的,根據地點遠近,所收穫的預警時間有所不同。比如這次雅安接到預警的人就能贏得5秒有效躲避時間,成都就贏得了28秒。”王暾說。
但王暾坦言,目前最迫在眉睫的問題是,接收預警的範圍太小。
目前,這一預警系統的受眾僅有汶川縣、北川縣在內的30多萬人。研究所網站上,能免費下載預警系統在PC電腦、安卓手機客戶端,但自願報名參與體驗預警的志願者目前還只有數千名。包括此次地震中心的雅安市,也沒有安裝這個預警系統。
王暾說,一旦安裝,傷亡的減少“肯定是顯著的”。根據《西北地震學報》2002年公佈的數據,爭取到3秒預警時間,傷亡減少14%;預警時間10秒,傷亡減少39%;如果預警時間有20秒,傷亡能減少63%。
“有了預警系統後,預警時間增加了,判斷決策時間減少了,避險時間大大增加。舉例來說,汶川地震發生時,青川所在地的預警時間有50秒以上,減去人員反應時間和房屋倒塌時間,青川所在地的人可以獲得超過40秒的避險時間。”
目前,日本、墨西哥等國已建成面向公眾的地震預警系統。我國這一預警系統的誤報率明顯優於日本系統同類指標。此外,該系統還可具備烈度速報功能。
但令人詫異的是,這個系統的誕生得益於科技部的支援,預警能力也已被實踐檢驗,竟然在地方遲遲無法推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王暾對此表示無奈:“因為這個系統並非強制性安裝,每一家單位,都要我們研究所去跑、去溝通。有的地方政府對此也不夠重視。”
王暾強烈呼籲:“有關部門真的不能再等了!”
“現在我們的發佈渠道都是暢通的,但關注到的人不多。建議有關部門儘快擴大預警系統的接收人群。不要等到震災發生了才重視。”
微博在地震預警中的強大傳播力,也亟待重視。“我們進一步擴大了地震預警資訊的發佈渠道,使普通民眾又多了一種方式及時獲知地震資訊。隨著地震預警區域逐步擴大、微博用戶增加,微博地震預警在技術上已經成為現實。”王暾說。目前他們的微博已擁有20多萬粉絲。
也有網友質疑:幾十秒的預警是否太短?還能不能更早預警?
對此,王暾解釋,地震預報是指“地震發生前發佈的地震警示”,分為長期、中長期、短期和臨震預報。“臨震預報尚無任何國家能夠準確進行。”而地震預警是指地震已經在震中發生,但震災區尚未感到破壞性地震波時,震災區收到對即將到來的破壞性地震波的警告信號,“可靠性高”。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