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三中全會前瞻:加強新型城鎮化頂層設計

2013年10月25日 09:4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一項綜合性、科學性和前瞻性要求都很高的重大任務。要實現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藍圖,就必須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安全實用、突出特色、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原則”,加強頂層設計,牢牢把住規劃這個龍頭。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一些地方出現的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產業結構佈局不合理、生態環境不堪重負等問題。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宏觀統籌,科學規劃城鎮空間佈局。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除了要讓2億多已進入城鎮的農民工真正融入城鎮,未來20年還有約3億人口要從農村轉移到城鎮。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集聚、職業轉變,要求我們對人口結構、分佈、素質等的變化趨勢、時間窗口等進行研究和預測,為城鎮和產業的科學佈局提供前瞻性指導。為此,一方面應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佈局下,根據東中西部人口分佈情況和變化趨勢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按照資源高效配置、城鄉宜居、歷史文化傳承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制定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戰略規劃,實現城鎮、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合理佈局,避免人口鐘擺式的流動和資源大跨度的調運;另一方面應明晰部門權責、強化分工協調,綜合部門抓宏觀、管統籌,專業部門重落實、善協調,充分發揮各自職能,著力構建協調的管理機制。

    強化產業支撐,優化城鎮規模結構,推動產業和城鎮協調發展。產業是城鎮化的基礎支撐。如果產業和城鎮盲目發展、結構失衡,就可能破壞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協同關係,影響城鎮化的品質。例如,城鎮缺乏產業支撐,居民難以就業,就會出現“睡城”、“空城”;各類資源過度向大城市集聚,不僅會引發城市病,而且會導致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萎縮。而企業缺乏高品質城鎮化的支撐,就難有長期競爭力,無力攀登技術制高點。因此,應推動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分工協作,以大帶小,實現產業和城鎮協調發展。逐步削弱城市行政級別對市場和公共資源配置的影響,合理分散大城市的部分功能;加快大城市資訊化建設,著力提升社會管理、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準,增強承載能力和輻射能力;產業佈局和政策支援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傾斜,提高其集聚生產要素的能力;促進城市群內部和城市群之間產業梯度分工和協同發展。

    穩紮穩打,控制城鎮化節奏,注重提高發展品質。城鎮化水準不是越高越好,城鎮化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我國龐大的人口總量和相對有限的自然資源條件,決定了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和城鎮化水準的上限。同時,我國城鎮化率若保持每年一個百分點的增長,每年將有1300多萬人口從農村進入城鎮,又面臨糧食安全、能源資源支撐、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等挑戰。這客觀上決定了城鎮化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必須穩紮穩打。事實也證明,城鎮化速度過快必然帶來種種難以化解的矛盾,影響社會穩定,降低老百姓的幸福感。因此,必須在總體戰略下分解不同區域城鎮化的短、中、長期目標和進度,明確各階段的工作重點,把握好效率和效益、速度和品質的關係,把握好城鎮化節奏。

    明確發展紅線,實施倒逼管理機制,提高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不斷的霧霾、不斷曝光的水污染以及水資源短缺等生態環境問題表明,資源相對短缺、環境容量有限已經成為我國國情的基本特徵。必須加快轉變城鎮發展方式,加強城鎮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能源總量控制,研究實施污染總量控制,分解總量目標到具體城鎮,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城鎮化率、人口增長、可利用資源總量等指標的底線或紅線,實施倒逼管理機制,提高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引導建設一批規模適中、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市、生態城市,循序漸進地推進新型城鎮化。

    (作者分別為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副研究員)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