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專家: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 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

2013年10月30日 00:5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對外開放幫助中國從封閉經濟走向開放經濟,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隨著發達國家深陷金融危機,復蘇緩慢,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中國經濟亟待轉型升級。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國內外形勢變化對開放戰略調整提出新要求,中國要抓住國際經濟深刻調整蘊含的新機遇,在更高附加價值環節上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經濟參考報》:中國經濟能保持30多年高速增長,對外開放功不可沒。但是,涉外經濟體制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可忽視。您認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隆國強: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涉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為對外開放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不容否認,外貿、外資、對外投資和對外談判體制方面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我們潛在能力的發揮。

    在外貿領域,主要問題有:一是貿易便利化改革亟待推進。通關程式複雜,效率有待提高;監管部門資訊不能共用,協調配合有待加強。貿易成本的增加和監管效率的低下,削弱了我國產品出口競爭力,尤其不利於高端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二是出口退稅制度存在諸多問題。不少產品出口退稅不足額,地方不合理地分擔出口退稅責任。在操作層面上,申請出口退稅程式複雜,部門協調配合有待加強。三是關稅結構不合理,一些具有較強出口競爭力的產品,卻享受著較高的關稅保護。四是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對外談判能力與機制有待加強,尤其是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正在試圖推動制訂新的國際貿易規則,對我國的談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外資領域,一是服務領域開放不足,據有關資料,160個服務子部門,我國承諾開放的約為100個左右,但完全開放的不到30個部門。二是外資管理體制與發達經濟體普遍實行的“負面清單”式管理理念與方式不一樣,在投資協定談判中面臨較大壓力,現行審批管理內容不合時宜,審批程式複雜;三是投資軟環境仍存在較大改進空間,包括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與可預見性較低、法律法規執行的標準不統一、行政事業性收費不夠規範等。

    《經濟參考報》:這些涉外經濟體制問題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期對經濟的影響不是非常明顯,但是當金融危機爆發,效果開始顯現,全球經濟減速對我國出口造成了嚴重衝擊,如果再不解決,將嚴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

    隆國強:的確,現在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對我國帶來了新挑戰,中國經濟處於增長階段轉換與比較優勢升級的關鍵時期,這些深刻變化對我國的對外開放戰略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應對國際新挑戰,抓住國際經濟深刻調整蘊含的新機遇,在更高附加價值環節上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是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             

    未來十年涉外經濟領域改革要大力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善外部經貿環境,充分利用國際環境提供的新機遇,形成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提升我國在全球生產價值鏈地位,促進國內發展方式的轉變。

    《經濟參考報》:如果您所說的這些涉外經濟領域改革目標都得到實現,無疑將大大加快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速度。那麼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隆國強:首先,打造對高端產業與生產要素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一是擴大和深化服業對外開放,倒逼國內體制改革。重點是推動能源、電信、金融等基礎行業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等領域開放,引入新的理念、機制和商業模式,推動國內相關體制改革,增強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二是大力改善投資軟環境。增強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可預見性;改革外資審批體制,建立高效的外商投資準入管理體制,開展準入前國民待遇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試點,為實現內外資準入制度的統一創造條件;統一內外資法律,強化法律法規的一致執行,形成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著力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打造新的開放平臺。

    加快對外投資體制改革。一是改革對外投資的審批體制,提高審批效率,為取消對外投資審批奠定基礎。二是加強對外投資保護,保障海外利益,避免重復徵稅;三是改善企業對外投資服務,加強對外投資資訊、法律、融資、保險等服務。四是以放開跨境投資管制為突破口,加快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推進外貿體制改革。一是完善出口退稅制度。改變現行的對本土上游產品歧視性的出口退稅制度。改革不合理的由地方分擔部分出口退稅的規定,由中央財政統一負擔出口退稅;二是開展創新海關特殊監管區政策與監管模式改革試點,打造國際研發、國際製造、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國際結算和國際維修中心等“六大中心”;三是繼續深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改革;四是開展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不同監管部門聯合查驗,降低收費,提升通關效率,降低貿易成本;五是以暫定稅率方式,推行結構性降低關稅;六是結合壟斷性行業改革,在存在進口特許權領域放鬆進口權管制,引入更多競爭;七是以中日韓自貿區和地區全面夥伴關係(RCEP)為重點,談判建立高品質的自由貿易區,推動國內相關體制的全面改革。

    加快對外談判體制改革,提高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能力。一是改進涉外經濟貿易政策決策協調機制。改革現行具有“一票否決權”特點的部門會簽制度,實行牽頭部門負責制;二是加快改革自由貿易區談判機制,打破既得利益阻礙,完善產業救濟機制;三是改革涉外人事制度,在我國政府機構與國際組織間建立人才雙向流動的機制,鼓勵中國公民進入國際組織,增強我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四是建立智庫參與涉外經濟決策的機制,增強我國在國際經濟治理機制中的倡議能力;五是完善應對貿易投資摩擦機制。

    《經濟參考報》:通過您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的確還可以創造新的巨大紅利。

    隆國強:是的。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既是改革,也是開放。只有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才能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同時倒逼國內經濟體制改革,釋放改革紅利。記者 金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經濟參考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