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西昌12月2日電 記者佘惠敏報道: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時48分許,器箭分離,“嫦娥三號”順利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據悉,“嫦娥三號”奔月飛行約需112小時,預計探測器將於12月6日飛行至月球附近,實施近月制動,進入環月圓軌道。按照計劃,“嫦娥三號”將於12月中旬擇機在月球虹灣地區實現軟著陸,將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電漿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等科學探測任務。
和“嫦娥一號”、“嫦娥二號”衛星發射相比,“嫦娥三號”對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因此,此次發射採用捆綁有4個助推器的長征三號乙遙二十三運載火箭實施發射。據介紹,“嫦娥三號”探測器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均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負責研製。
“這也是長征三號乙型火箭的第25次成功發射。”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說,為了準確入軌,科研人員在火箭上採用了雙鐳射慣組加衛星導航修正的複合制導技術,相當於給火箭安了“兩隻眼睛”,一隻眼睛使火箭按照設計好的軌道飛行,另一隻眼睛精確計算最佳途徑,並隨時修正。
發射成功,只是“嫦娥三號”探月工作的第一步。國防科工局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向記者說,“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主要環節是近月制動、變軌、軟著陸和兩器分離,其中軟著陸即“落月”是最重要的考驗。
探月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太之後,我國實施的又一重大航太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2007年10月成功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順利完成環球繞月探測任務。第二期任務的先導星“嫦娥二號”于2010年10月成功發射,完成了一系列既定任務和拓展任務。“嫦娥三號”將主要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和月球巡視探測,是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關鍵一步。2017年前後將開展探月工程第三期任務,主要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並採樣返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楊晶分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觀看了探測器發射活動。
發射成功後,馬凱、范長龍、許其亮、楊晶等領導同志與現場參研參試人員親切握手,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與工程研製、建設和試驗的同志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向成功發射表示熱烈的祝賀。
上圖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