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足跡

2016年01月07日 11:03:33  來源:瞭望東方週刊
字號:    

  2014年5月19日,中國-哈薩克(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項目一期啟用儀式在江蘇連雲港舉行,標誌著“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個實體平臺正式啟用。

  主動的對接

  2015年5月7日至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訪問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三國。

  哈薩克地處歐亞大陸結合部,白俄羅斯則地處歐盟和獨聯體之間及波羅的海國家到黑海的交匯點,這兩個國家對推進“一帶一路”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3年9月,正是在哈薩克,習近平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2014年,哈薩克與中國簽署了28項價值230多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合同。與出訪巴基斯坦簽署一系列大單不同,此次習近平出訪哈薩克,重在推動項目落實。

  比如,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投產運營,哈方稱之為“找到了東出太平洋最近的出口”。大部分建設路段在哈薩克境內、連接中國西部和歐洲西部的雙西公路,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

  在白俄羅斯,除了簽署總價值約157億美元的近20份經濟合作協議,習近平還特別訪問了2014年啟動的兩國之間最大的投資合作項目——中白工業園項目,這是繼中巴經濟走廊後又一個“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

  “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一般都位於“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上。2015年11月24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行的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匈牙利、塞爾維亞兩國總理簽署了匈塞鐵路項目,這是公開文件中的第三個“一帶一路”旗艦項目,將確保年內開工,兩年完成。

  習近平對三國訪問的另一成果,是成功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實現對接。比如,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哈薩克“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同俄羅斯聯邦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的對接。

  中國駐哈薩克大使張漢暉說,哈薩克的“光明大道”計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不謀而合,是一種主動的對接。

  這恰恰說明,“一帶一路”不是中國單方面的部署與援助,對方國家亦有如此的考慮和安排。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