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驗證碼讓視障人士在網購火車票時犯了難
盲人用12306購票遇阻起訴鐵總
索賠110元打車費和1元精神損失費 海淀法院已受理此案
自從12306網站將購票驗證碼升級成圖片形式後,盲人陳文(化名)再無法通過網路購票。為了買票,他只能向公司請假,花一天時間打車到火車站排隊購票。於是,陳文將鐵路總公司等三家單位訴至海淀法院,索賠110元打車費和1元精神損失費。“我只希望網站能為視障人士提供便利。”近日,陳文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狀告鐵路總公司的案件已經被海淀法院受理。
12306驗證碼成盲人買票障礙
陳文(化名)出生在甘肅慶陽,因患有先天性視神經萎縮,到10歲時完全雙目失明。2010年,陳文從老家來到北京,在一家按摩店做按摩師。
每逢過年要回老家,陳文最大的困難就是買火車票。“2015年之前,12306官網驗證碼是以輸入數字和英文為主,這個還比較好解決。”陳文說,視障人士使用的手機和電腦上,一般都裝有帶有朗讀功能的讀屏軟體,“像最簡單的數字、英文都可以讀出來。”平時,陳文也要借助這些軟體上網。“但軟體不能讀圖。”
“我有支付寶和微信,平時還會網購,幾乎都沒有障礙。”陳文說,如果不涉及圖片,進行任何操作時,視障人士幾乎和明眼人一樣,而一旦遇到圖片形式的驗證碼,麻煩就來了。
陳文說,一般他們有兩種解決方法。“要麼截圖,再發給有視力的朋友幫忙看一下,要麼就打開攝像頭,讓他們看著指導我們操作。”歸根結底,這兩種方式都需要有明眼人在一旁提供幫助。“其實很麻煩,自己一個人沒法完成。”
2015年初,12306網站驗證碼升級成圖片後,陳文再次面對這樣的困難。購票最後的驗證碼一關,因要挑選圖片,陳文和其他視障朋友無法完成。
起訴鐵總索賠1元精神損失費
陳文說,他也嘗試過其他途徑買票。“打電話訂票可以,但訂票後必須24小時內到車站把票取出來。去代售點或者火車站,奔波往返都是困難。萬一想要退改簽,就還要再去火車站。”同時,他與按摩店的同事們都是視障人士,無法互助。
1月24日,陳文請假去北京西站買票。他的工作時間是早上9點半到晚上12點。為了少耽誤上班時間,他往返車站都打了車,花了110元錢。
“如果我再不做點什麼,可能以後都要這樣下去了。”回來後,陳文聘請了律師,起訴12306網站的所有方和設計方,分別是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鐵路資訊技術中心和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陳文起訴要求三被告向其書面道歉,承諾對12306網站進行資訊無障礙改造,杜絕歧視;賠償打車費110元和精神損失費1元;承擔本案訴訟費。
“我不是想要多少錢的賠償,1元的精神損失費就是象徵性的,我希望網站能把驗證碼的問題解決,據我所知這並不是一個難題。”陳文說。“比如可以選擇用手機發送驗證碼,就是很簡單的解決方法。”
律師稱起訴鐵總有法律依據
“網路購票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是目前其他購票渠道沒法替代的,他們買票比其他旅客更困難更麻煩,甚至要花費更高的成本,這侵犯了他們平等購票的權利。” 陳文的代理人黃律師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55條規定,“公共服務機構和公共場所應當創造條件,為殘疾人提供語音和文字提示、手語、盲文等資訊交流服務,並提供優先服務和輔助性服務”。此外,國務院頒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24條中也有類似規定。
黃律師認為,鐵路部門作為典型的公共服務機構,與公民日常生活關係密切,應當依法為各類殘障人士提供無障礙的資訊交流服務,包括對12306網站的資訊無障礙建設。
此外,2012年,工信部頒布了《網站設計無障礙技術要求》(標準號YD/T 1761-2012),在技術層面對網站的無障礙設計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該標準4.2.2條目下對驗證碼的技術要求是“如果網頁中存在非文本驗證碼,則應提供適合多種殘疾人和有特殊需求的健全人使用的不離開當前操作界面的替代表現形式(例如語音驗證碼)”。
黃律師稱:“這個標準說明,語音驗證碼不僅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是國家要求的,但是12306網站的驗證碼只有圖片這一種驗證方式,不符合國家的技術要求。”
12306客服表示目前無法解決
就視障人士購票問題,本報記者致電12306客戶服務中心。“有乘客反映過盲人沒法通過網路購票的問題,但目前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客服人員表示,目前的圖片驗證碼對於盲人來說的確存在障礙,盲人只能通過電話或代售點、車站售票處進行購票。至於未來是否會就這方面改進,工作人員表示尚不知情。
“其實在設計方面只要做出一些簡單的改進。”陳文說,“12306的圖形驗證碼,如果在圖形邊上加一個語音驗證,我們就能用。”
“我諮詢過相關專業領域的朋友,多種驗證方式在技術上並不難做到,比如支付寶,登錄時默認的是圖形驗證碼,但也可以切換成語音驗證。或者是像網銀那樣,發送一個手機驗證碼,然後我們的手機就可以把驗證碼讀出來,我們再填上去就行了。”陳文說,希望12306能夠從這些軟體上有所借鑒,不採用圖片驗證碼並不意味著就是降低安全風險。
文/本報記者 孔德婧 線索提供/朱女士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