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從足球俱樂部到機器人工廠,再到私人銀行,中國企業對購買歐洲資產的慾望似乎永無止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26日報道,對歐洲而言,一方面,中國搶購歐洲資產對它們來說是筆好買賣;另一方面,它們又越來越擔心中國將歐洲最好的東西買走。
去年,北京公佈了《中國製造2025》行動倡議,這是一項10年內推動中國變身為世界製造強國的雄心勃勃的計劃。此後,歐洲的這種複雜情緒進一步加劇。
中國歐盟商會為管理中國分支機構的企業老總舉辦了一場圓桌會議,討論“中國的工業革命”。
中國歐盟商會會長約爾格·伍特克說:“貌似中國人手里正拿著一張很長的購物單。”他說,這或許會加劇外界對“紅色中國將買下歐洲”的擔憂。
在今年5月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宣佈將收購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後,爭論愈演愈烈。這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筆投資之一。
伍特克說:“對中國投資者而言,購買歐洲的飛機場很正常,但難以想像歐洲企業在中國做同樣的事情。”他一直呼籲對在華歐洲企業提供同等待遇。
中國歐盟商會本月公佈的年報稱,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已達110宗,不論是已完成的還是即將進行的投資案,“這都是一個極為強勢的年份”。
報告稱,經濟下行、不友好的待遇以及人民幣匯率波動都在考驗在華歐洲企業。
報道稱,在歐洲出現主權債務危機後,尤其是在中國的私營和公有企業變得更加有錢後,歐洲企業資產對中國企業越來越具有吸引力。現在,中國已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歐洲企業已成為最受中國企業青睞的目標,收購它們可以使其投資多樣化,並成為提升價值鏈的一條捷徑。
浙江桐廬縣箱包製造商力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愛芳在2011年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抓住了收購了1993年創立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海格林品牌的機遇。
潘愛芳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橫掃海外市場,我們的出口大幅下滑。這讓我們認識到在貼牌生產模式下,我們處於價值鏈的最低端,在每輪市場波動時,註定受到的影響最大。”
此後,力高控股開始尋找機會,收購現成品牌,並將重點從低附加值的貼牌生產模式轉移。
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給它帶來了機遇,該公司毫不猶豫地收購了海格林品牌。
潘愛芳說,在斥資6000萬美元進行收購後,公司提升了自己的市場形象,並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讓該品牌的銷售額增加了近一倍,並在歐洲聘請了高品質的設計團隊。潘愛芳說,力高控股公司現在是2萬多家中國同行嫉妒的對象,由於缺乏設計能力和獨創性,這些企業正面臨利潤空間縮小的困境。
摩根斯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史蒂文·張說,中國過剩的資金正面臨一個不太有利的經濟環境,歐洲的開放和這些資金令中國投資者與歐洲資產形成了最佳的配對。
史蒂文·張說:“一旦中國經濟能在國內創造更多的投資機遇,以及歐洲經濟復蘇令其企業價值回升,(搶購歐洲資產的)熱潮可能會慢慢降溫,並由此減弱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
但對力高控股公司的潘愛芳來說,收購海格林品牌為她的公司提供了一塊開拓海外市場的跳板。她說:“我們將繼續尋找全球並購的機遇,因為貼牌生產只能是死路一條。”(編譯/鄔眉)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