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飛行任務的成功,為我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和航太員長期駐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按照計劃,我國將在明年發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啟動第三批航太員的選拔,並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和運營載人空間站。面對茫茫宇宙,中國航太的未來之路將怎樣走?面對璀璨星空,中國航太有哪些值得公眾期待?
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飛行任務的成功,表明我國已經基本具備了長期載人航太飛行駐留保障的技術。按照規劃,我國的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實施。空間實驗室階段共實施四次飛行任務,包括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天宮二號飛行任務、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和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目前,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前三項都已經順利實施,只剩天舟一號。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介紹,明年上半年我國將發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天舟一號將對在軌的天宮二號實施推進劑的補加。
據王兆耀介紹,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是我國全新的飛行器,主要承擔為空間站運送一些消耗物品,航太員的消耗品、吃的用的、推進劑、維修設備、維修器材和試驗載荷設備,並且下行銷毀一些空間站廢棄物。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正在總裝測試,計劃明年上半年在海南航太文昌發射場發射,與天宮二號進行交會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試驗。
為了維持空間站的長期在軌運作,推進劑補加是必備技術。航太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推進產品中心副主任陳君用普通的加油過程進行類比,只不過,推進劑的補加是在太空高速運作的兩個航太器之間完成。陳君指出,需要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只帶推進劑和一些簡單功能,大部分是推進劑。應該有個送油口送過去,衛星平臺底下有個受油口,就像加油一樣,能讓油槍加進去。
天舟一號的發射,將由今年6月剛剛首飛的長征七號火箭承擔。航太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表示,這將是長征七號的第二枚火箭。後續在空間站建設和運營任務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與貨運飛船組成貨物運輸系統,承擔為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和補加推進劑的任務。
在完成空間實驗室任務後,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和運營載人空間站,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具備長期開展近地空間有人參與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綜合開發利用太空資源的能力。神舟十一號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胡海霞表示,我國的空間站核心艙會有多個介面,用於對接不同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可能後續任務會比較多一些,比如半年發射一次,既有載人飛船,又有貨運飛船。空間站的核心艙也有好幾個對介面,不同的船來訪對接不同的對介面,後續就圍繞空間站開展對接任務。
載人航太技術不斷突破完善的同時,航太員隊伍在經歷“新老交替”。明年,我國將正式啟動第三批航太員的選拔,這批航太員將承擔我國空間站等載人飛行任務。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第三批航太員的選拔範圍,將不再局限于空軍飛行員。
黃偉芬說:“我們不僅要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航太駕駛員,也要從航空航太相關技術的專業領域中選出工程技術人員,擔當航太飛行工程師的職責。工作目前進展比較順利。”
載人航太穩步推進的同時,中國航太在未來的幾年中,還將實施“探月工程”的三期任務,也就是嫦娥五號月面著落,並攜帶月球岩石樣本返回地球。這自然會讓外界聯想到,中國是否會啟動“載人登月項目”,對於這個問題,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的回答耐人尋味。他說:“至於剛才說的登月,我們正在進行多方案比較,總的想法是要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載人月球探測路線。將來有什麼新的論證成果,我們將及時向外界公佈。”
由此可見,無論是進行方案對比,還是路線論證,載人月球探測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中國航太的視野。同時,隨著中國空間站建設的穩步推進,到2022年前後,中國載人航太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將全部實現。後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王兆耀表示,更大,我們就是要加快發展,縮短與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早日建成航太強國,實現航太夢;更遠,就是要從近地軌道邁向地月空間,走入深空,為人類探索浩瀚宇宙作出更大的貢獻。(記者馬喆 張棉棉)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