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成為2017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以來我國在為企業減負鬆綁、鼓勵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出臺了不少有力措施,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企業經營中存在的種種困難和短板,及時搜尋不足,紮實推進改革,積極鼓勵企業家有更多作為。此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改善企業營商環境、保護企業家精神、振興實體經濟等問題都作出了明確部署,人們有理由給予2017年中國實體經濟更多信心與期待。
直面營商環境問題
對於任何一位企業家而言,生產成本和產品銷路無論何時都是其最為關心的兩大變數。原因在於,二者之差直接決定了投資回報和企業的價值。
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看來,沒有實體經濟,沒有製造業的強大,富民強國就難以實現,而振興實體經濟,關鍵要降低實體經濟稅費,降低企業成本,降低年輕人生活壓力,同時控制虛擬經濟發展。
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繆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以來,國家在反腐敗和制度建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這無疑對提振企業信心有很大幫助。但也要看到,當前中國實體經濟營商環境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從宏觀上看,房地產熱和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讓這兩個領域回報率過高,實體產業與金融行業收入差距過大引發了資本‘脫實向虛’的傾向。相比之下,很多發達經濟體不同行業利潤的協調性就很強。從微觀上看,實體經濟企業的投資更多轉化為實物資產,這種資產往往流動性低、回報週期長,因此企業家就會尤其在意當地整體營商環境。如果當地政策不連續甚至決策隨意性過強,自然就會影響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繆榮分析。
除了回報率差距過大容易讓實體經濟企業家心寒之外,人力成本上漲較快也是企業十分關心的問題。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90後”主力勞動力人群供給不足,且年輕勞動力在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後,更願意做白領而非藍領。因此,今後中國還應該從教育層面入手,樹立更合理的職業觀,積極培育“工匠精神”。
減稅降費保護產權
事實上,呵護實體經濟企業,中國已經加快腳步。從新企業註冊“立等可取”,到“營改增”為企業減負超5000億元,再到適當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今年以來,中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多措並舉提升實體經濟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仲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會議還特別強調要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援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
“營改增以來,一些採購成本較高的製造業企業和小微企業獲得的實惠比較明顯,不過減稅的受益面還有待擴大。實際操作中,不少中小企業增值稅抵扣額度還不夠,其中又有很多是集中在服務業的民營企業。”繆榮說,當前中國稅費體系較為龐雜,基層執行者自由裁量權又相對較大,這不利於後續減稅降費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因此,未來我們在降低企業負擔時不僅要注重簡化稅制的頂層設計,也要注重減少徵稅環節的灰色地帶,形成穩定預期。
在產權保護方面,繆榮則表示,不久前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以及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態針對性強,措施也很到位,讓企業家們看到了希望。明年,我們應在落實上下功夫,特別是推動形成包含獨立第三方、能夠反映企業家訴求的主體責任機構,從一批“爭議大”“關注度高”的典型案件做起。
關鍵領域擁抱民資
減輕稅費降成本,保護產權穩人心,降低門檻拓市場。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指出,歷史上中國實體經濟比較景氣繁榮的時期,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都比較高。當前,民間投資面臨許多盈利前景較好的行業準入門檻高、融資難、稅負重等一系列困境,而振興實體經濟則必須以振興民間投資為條件。
針對國企主導國民經濟支柱行業效率偏低、民企又難以進入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明確的方向,即: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邁出實質性步伐。
“加強上述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擁抱民資,無疑將為民企進入相關市場提供便利。這既有利於提高民間投資積極性,又能打破以往行業內‘國企獨大’的格局,為國企經營效率提升注入新動力。最終,國企民企各得其所,共同推動實體經濟振興。”繆榮表示。
此外,振興實體經濟亦離不開外資。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指出,一方面,跨國公司的高標準、新理念、新模式能夠對中國實體經濟產生“示範效應”和“倒逼效應”;另一方面,中國實體企業的實力也在增強,通過“引進來”也可進一步提升實力。張建平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雙向開放,吸引優質外資,從而對振興實體經濟和經濟結構調整產生更大推動力。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