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不僅是國人矚目的政治盛事,也是各國媒體聚焦跟蹤的新聞盛事。兩會新聞發佈會、地方代表團開放日現場、“部長通道”上,到處可以見到扛著“長槍短炮”、舉著錄音筆的外國記者,他們用敏銳的新聞觸覺捕捉新聞亮點,向世界傳遞他們眼中的中國故事和中國方案。
“兩會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
專程從新加坡趕來參加報道的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新聞組主任韓咏紅告訴本報記者,這次《聯合早報》投入的採訪力量是6人,其中包括總部派遣的3人。曾任《聯合早報》駐華記者、有過多次兩會採訪經驗的韓咏紅說:“每次採訪兩會都會有收穫,這畢竟是中國最集中、範圍最廣的參政議政平臺和政策宣示平臺。”
義大利發行量最大的綜合財經類報紙《24小時太陽報》首席駐京記者麗塔·法蒂古索今年已是連續第四年報道兩會。她明顯感覺到,中國兩會的組織工作越來越完善有序。“我要特別感謝兩會的主辦方在人民大會堂北門內設立的‘部長通道’,讓我們外國記者也有機會向部長們直接提問。”韓咏紅則評價說,兩會為外國媒體提供了“近距離觀察中國部長的風采、了解新一代中國政壇精英的思路和風格”的機會。
“兩會是一個新聞富礦,是觀察中國發展的最佳窗口,很多政策措施在這個時候集中發佈。”德國《世界報》駐華記者約尼·埃林對本報記者說。為了參加各場新聞發佈會,他和其他的德國同事需要很早就去排隊。他說,這一細節足見中外媒體對兩會的高度關注。埃林為兩會的資訊發佈和新聞服務點讚,“各方面的資訊材料和服務都很齊全”。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駐京記者許宇民對本報記者表示:“兩會為外國記者的採訪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這體現出兩會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兩會現場提供了同聲傳譯服務,人大和政協還分別設立了微信公眾號,及時發佈會議時間安排以及會議講話材料,我們查詢起來非常方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