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4月15日電(張道營)15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長江中游荊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正式通過竣工驗收,航道水深提高到3.8米。這意味著3000噸級貨船組成的萬噸級船隊可晝夜雙向通航,黃金水道的運輸潛能進一步釋放。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認為,長江中游荊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可初步緩解長江中游航道“瓶頸”,為長江航道整治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荊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是貫徹落實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的重點工程,起于枝城,止于洞庭湖出口處的城陵磯,全長280.5公里,工程投資近40億元,2013年9月14日開工建設,2015年12月投入試運作,提前3個月完成建設工期。航道的成功整治,不僅提高了荊江河段航道尺度,推動了長江船舶大型化發展,而且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沿江地區環境污染,實現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提升長江幹線航運能力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姜明寶介紹,荊江航道整治工程投入運營後,通過船舶大型化增載入貨量、吸引轉移貨運量和減少轉机過駁等方式,可以減少航運企業成本,增加港口吞吐量,提高航運企業和港口經濟效益。據研究機構測算,荊江河段航道的成功整治可提升水路運輸的競爭力,在未來20年內能提升航運直接經濟效益207億元,也為沿江地區增加就業250余萬人,拉動GDP增長1700億元。
姜明寶表示,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加快長江幹線航道系統治理工作,航運能力明顯增強。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成功初通,5萬噸級海船可直達南京;上游九龍坡至朝天門河段等一批航道整治工程有序實施;長江支流和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項目建設全面加快,通航條件明顯改善,長江黃金水道功能日益凸顯。
為我國大江大河航道治理提供成功範例
荊江航道整治被稱為世界級難題,工程共建設護灘工程34道、堤壩工程6道、填槽護底3道、守護高灘岸線近40公里、護岸加固20.58公里,面臨著防洪、生態與河勢等多種科學問題。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介紹,長江航道局作為工程的組織實施單位,在五十多年來對荊江河段航道觀測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了新水沙條件下航道演變與水沙運動的響應理論,提出了基於航道灘槽聯動性的“固灘穩槽”整治新方法,研發了系列長河段系統治理整治建築物的新結構、新工藝,探索了貫穿生態保護新理念的航道治理技術,形成了大型樞紐運作下長河段航道系統整治成套技術,為我國大江大河航道治理提供了成功範例。在建設者的努力下,該工程突破了19項關鍵技術,獲得2項國家級創新成果獎,48項省部級創新成果獎,60余項成熟結構工藝,40余項專利及軟體著作權。
投入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金2.68億元
荊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段水生生物種類多樣,魚類資源豐富,有麋鹿、白鰭豚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涉及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以及漂流性卵產卵場,生態保護要求非常高。
唐冠軍表示,工程建設貫徹“生態優先,共抓大保護”的生態建設理念,科學制定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廣泛實施生態修復、全面進行生態監測,專門列入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金2.68億元,修復陸生、水生生境218萬平方米,被交通運輸部列為“生態環保示範工程”。據監測,4年多來,在該區域3個國家級保護區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江豚數量較開工前增加15頭,麋鹿增加207頭,國家“四大家魚”產卵場相對穩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