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中國航太的2017年點個讚 近20次發射、創多個第一

2017-12-27 10:09: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網軍事12月27日報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柳玉鵬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12月26日3時4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這標誌著中國2017年航太發射任務圓滿收官。回顧2017年的中國航太,雖然沒有完成年初計劃的年發射近30次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首次。

  盤點2017中國航太發射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的公眾號26日在發佈當天發射任務成功時,確認這也是2017年中國航太發射的收官之作。但《環球時報》記者多方查閱公開的報道,相關機構並沒有對2017中國航太發射次數給出一個權威的數字。記者只在年初的公開報道中看到,原計劃中國今年將進行近30次發射。《環球時報》記者在多方查閱後統計出,2017年中國進行了18次航太發射,其中“長征”系列火箭擔負16次發射,航太科工集團的“快舟”“開拓”運載火箭各完成一次。這將近20次的發射中不乏多個首次,創造多個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當然,2017年的中國航太發射也並非一帆風順。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升空後,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不過,正如多位國內航太專家所言,長征五號作為中國推力最大的新型運載火箭,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所以技術難度高,風險也比較大。由於長征五號與中星9A兩次發射任務受挫,中國最終沒有完成年初計劃的近30次發射任務,年發射次數定格在20次左右。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航太專家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年發射次數角度來看,美國今年應該是第一,俄羅斯本年發射次數也比較少。俄羅斯《消息報》日前稱,俄羅斯2017年和2016年的民用航太發射次數均低於20次,市場份額逐漸流失。2016年,俄羅斯完成了15次民用商業發射。2017年原計劃進行15次民用商業發射,但原定於12月26日為安哥拉發射一顆衛星推遲到明年,這樣今年俄只有14次發射。

  五大亮點令人關注

  儘管在某些型號發射過程中遭遇意外,但2017年的中國航太仍有不少高光時刻。談到2017年中國航太的亮點時,一位中國航太專家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一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順利完成任務。天舟一號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首次飛行試驗。飛船入軌後,按預定程式與在軌運作的天宮二號先後進行自動交會對接、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3次交會對接,3次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空間應用和航太技術等領域的多項實(試)驗。這是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標誌著我國即將開啟空間站時代。二是發射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它觀測到了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墨子號”成功實現星地量子通信。暗物質衛星“悟空”也在2017年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三是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北斗三號的首批衛星成功發射,性能非常優異,拉開了建造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序幕。四是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這是東方紅-3B平臺全配置的首發星,通信總容量超過了中國之前研製的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五是曾因微信開機畫面換圖而燃爆朋友圈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它的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它的交付標誌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

  商業航太的好機遇來了

  2017年,中國航太發射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看點,那就是商業航太的快速發展。快舟一號甲通用型固體運載火箭年初完成了“快舟”火箭的“商業第一單”。11月21日,長征六號將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商業發射任務。

  另外,民營航太也嶄露頭角。12月22日,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X系列火箭發動機完成整機試車。該系列火箭計劃于2018年上半年首飛。而國內的科研機構也在為商業航太發射進行佈局。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下屬相關機構正在研製可覆蓋整個南海海域的商業遙感衛星“海南一號”等系列,計劃2019年發射。

  據中國專家介紹,美國今年進行了將近30次航太發射,其中僅美國私營公司SpaceX就發射了將近20次。今年原計劃還要發射重型“獵鷹”火箭將特斯拉超跑送入太空,後來推遲到明年初。明年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的商業火箭和商業衛星都有可能達到一個發射與研發的高潮。

  2018或是中國航太又一大年

  在各國航太界,有著將年發射次數多或少說成是大年、小年的說法。2018年對中國航太來說會是大年嗎?專家估計,2018年有望成為比以往發射大年次數還多的大年。由於今年的一些發射計劃被推遲,所以不排除明年的發射次數要遠超今年。

  專家認為,明年“胖五”的發射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畢竟它是新火箭,採用了大量新技術,又承載著後續大量國家重點項目的發射任務。另一大亮點是嫦娥四號的發射,它將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要在月球背面著陸面臨著通信難題,所以還需要提前發射中繼衛星。此外,北斗三號按照計劃要在2018年發射18顆衛星,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求,所以明年將是北斗三號密集發射之年。明年還將發射中國首顆預報地震的衛星——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

  西方媒體也對中國航太計劃格外關注。美國彭博社日前評論稱,中國僅用20年左右就建立起僅次於美國的太空計劃。和中國相比,美國太空計劃似乎停滯不前。中國在2003年成為第三個用國產火箭實現載人太空飛行的國家,之後在太空運作一座小型空間實驗室並制訂了探測器登月計劃。中國還著眼于回收月球樣本以及建造和運作載人空間站等雄心勃勃的項目。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展可能很快趕上美國,但在外太空的商業未來領域,中國優勢並不明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