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力量抵達四川長寧開展救援工作:救災物資緊急調撥 通信網路基本恢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 6月17日晚,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截至18日15時30分,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99人受傷。地震發生後,應急管理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已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救援救災。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有關部門正指導地方排查災區周邊風險隱患點。目前消防指戰員正在現場全力搜救,當地通信網路已基本恢復正常,救援救災和災情調查評估等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開展。
應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地方救援救災工作,消防、地震、安全生產等多支應急救援隊伍已趕赴四川長寧災區救援救災。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調集10個支隊116輛消防車526人趕赴災區,四川森林消防隊伍派出17車154人攜各類裝備703件(套)趕赴災區,災區附近的12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派出172人趕赴災區開展人員搜救和救災工作。中國地震局派出80人趕赴災區開展震情監視、烈度調查、損失評估等工作。應急管理部協調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有關方面對災區周邊風險隱患點作了初步排查,嚴防發生次生災害。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根據災情啟動三級應急響應,並已派出救災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評估需求,指導當地紅十字會開展救災工作。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從成都備災救災中心調撥救災帳篷100頂、救災家庭包2000個、救災棉被2000床、衝鋒衣1000件用於災區救助。四川省紅十字會已調派瀘州紅十字山地救援隊、省紅十字賑濟救援隊攜帶救援裝備出發趕赴災區開展人員搜救、救助工作。宜賓市紅十字會組織救援隊並攜帶救災家庭包、救災帳篷等物資前往災區開展救災救助工作。
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資訊顯示,首批國家醫療衛生應急專家組共9人已馳援四川長寧災區,並已根據需要組織第二批國家專家組待命。據悉,上述9位專家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和中國疾控中心的重症醫學、創傷骨科、心理援助、傳染病防控和環境衛生等專業。同時,另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承建的國家衛生應急移動醫療救治中心、四川省人民醫院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分別承建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等3支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已集結待命,隨時趕赴災區救援。此外,四川省衛健委已派出工作組,並從成都和瀘州調派3支50余人的應急醫療隊,連夜趕到災區開展工作。
生態環境部已啟動應急響應,全面部署地震災害次生突發環境事件的防範和應急準備工作。目前,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已迅速指導當地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宜賓市生態環境局已對全市10個縣區的工業園區、重點風險源企業、飲用水水源地、垃圾填埋場、城鎮污水處理廠以及興文縣、珙縣、筠連縣的頁巖氣開採平臺及輸氣管線等環境重點目標進行了排查,未發現有次生突發環境事件發生。
水利部目前正加強對災區水利工程等隱患排查。水利部部署要求四川省和重慶市水利廳(局)組織水利部門加強水利工程等隱患排查,及時報送震損情況,抓緊開展防災避險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川省水利廳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宜賓、瀘州、內江、樂山、涼山等相關市(州)水利部門及相關水庫、水電站管理單位對水庫、水電站、堤防、飲水工程、河道等進行查險、排險。一旦發現險情,要立即開展監測預警,提前組織轉移避險,並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搶險。
四川省水利廳成立了水庫和農村飲水安全抗震救災指導工作組,赴災區指導水利工程查險、排險工作。其中,水庫救災工作組連夜出發,于18日淩晨3點半到達災區,與宜賓市水利系統共同開展水庫、水電站和供水工程災情排查統計工作。農村飲水安全救災工作指導組也已趕赴災區。同時,四川省水利廳已增派力量加強值班值守。
為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18日緊急安排四川省救災應急補助中央預算內投資5000萬元,用於災區基礎設施和公益性設施的應急恢復建設。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長寧縣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源機制結果顯示為走滑型地震。專家分析認為,本次地震序列為典型的構造地震活動,較同類地震相比,本次地震余震較為豐富,可能與災區附近分佈有多條規模不大的次級斷層觸發活動有關。(綜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理 顧陽 吳佳佳 吉蕾蕾 郭靜原及新華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