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馬駿:銀行利差走勢受多重因素影響 LPR影響短期內無法量化
央廣網北京8月19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央行于上周宣佈為提高利率傳導效率,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把銀行貸款利率與新的LPR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掛鉤。8月20日,新的LPR將首次發佈。新的LPR將會給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新的LPR改為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形成,解決了原來多參考貸款基準利率進行報價,市場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動的問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認為,新的利率定價機制由商業銀行參考LPR,自主加點定價,有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馬駿說:“原來銀行的貸款利率主要是基於基準貸款利率,而基準貸款利率又是長期不變的,所以政策利率的變化,比如MLF下降不容易導致貸款利率下降,因此利率傳導不順暢。這次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傳導的順暢性問題,通過改革明確要求銀行的貸款利率以後要跟LPR掛鉤,LPR又跟MLF也就是中期借貸便利的利率掛鉤,這樣就建立了比較順暢的傳導機制。未來如果政策利率下降,貸款利率也會跟著下降,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銀行利差走勢短時間內難以進行量化
業內人士認為,新方式實現貸款利率與MLF利率掛鉤,未來可通過下調MLF利率帶動貸款利率下行,是一種新的“降息”方式。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在存款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貸款利率下行可能導致銀行利差收窄,對商業銀行產生不利影響。不過,馬駿認為,由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銀行利差走勢短時間內難以進行量化。
馬駿說:“不能排除銀行利差會有下降的可能性,但是到底會不會降,降低多少,降的有多快,取決於很多因素,很難馬上就進行量化。影響未來利差走勢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宏觀經濟的情況,尤其是未來貸款需求是不是旺盛;二是風險溢價,風險溢價又跟貸款的違約率相關;三是政策利率本身的情況,比如政策利率的水準和變化;四是新的傳導機制落地的速度有多快,因為傳導機制到了銀行,還涉及到改IT系統等等,還是要花一段時間的。”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改革對金融市場影響不大
近日,有機構預測,8月20日新公佈的LPR利率可能維持在4.25%-4.30%的水準,比目前4.31%的水準小幅下行,低於目前基準利率4.35%的水準。業內人士預測,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改革是漸進、平穩推進的,短期內不會有大變化,對商業銀行總體和金融市場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