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信仰如山
圖為電視劇《大浪淘沙》海報。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的重大時間節點,一批重磅作品陸續推出,特別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涌現了不少佳作。前不久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熱播的電視劇《大浪淘沙》,便是一部追求歷史深度與敘事創新、見人見史見丹心的深情之作。
《大浪淘沙》講述自1919年到1945年,中國共產黨改造舊世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艱苦奮鬥史。品觀全劇,有感動,有驚喜,更有沉思。感動於敘事手法,全劇以人物命運之舟顛簸穿行于歷史長河的驚濤駭浪,宏大敘事畫卷上濃墨潑灑著大色塊的人文觀照之美。驚喜于形式錶現,劇中引入2021年新時代青年的視角,在對這段歷史的回望中,歷史與現實以青春之名同頻共振。沉思于主題表達,那一群群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獻身歷史的波瀾壯闊,唯見初心如磐、信仰如山。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一切都是建構在對黨史的真實呈現與深度解讀基礎之上所呈現的力量與美!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關注影響國家民族命運的重大歷史事件,書寫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革命奮鬥生涯,注重史詩品格,彰顯崇高之美。近年來,隨著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整體創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創作者對歷史脈絡、重大事件、重點人物的深入挖掘,電視劇的藝術表達、故事結構也日漸豐富多元。因此,我們發現,思想史可以拍出電視劇,政治史也可以拍出電視劇。基於黨史題材創作本身對歷史真實性的高標準嚴要求,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某種程度上已擔負起了當今時代記錄正史、傳承信史的重要職能。《大浪淘沙》全劇幾無虛構,完全選取真實人物與真實事件。它從中國共產黨始終初心不移的奮鬥視角切入,循著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內在邏輯,真實呈現歷史原貌的奇峰突起與悠遠宏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浪淘沙》以劇載史,通過濃郁的紀實風格、嚴謹的史實結構、資訊量密集的黨史內容,成為及時有效的影視化黨史學習載體。
歷史劇的寶貴在於有思維高度和思想深度的歷史解讀,且與社會現實密切呼應並引發時代共鳴。有觀眾評價:“《大浪淘沙》有著鮮明的政論體風格。”這正是該劇追求深層價值表達與人物精神傳遞的結果。全劇情節點密集,五四運動、中共一大召開、國共合作、北伐戰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五次反“圍剿”、遵義會議、長征、西安事變、抗日戰爭、中共七大等,這些大事件固然是那一段歷史時期中國社會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運動的結果,但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劇中最大的矛盾對立面蔣介石與日本人並未正面出場,因為它將篇幅巧妙地集中于劇中“13 2 1 N”的主要人物身上。按照導演嘉娜·沙哈提所說,“13”代表13位中共一大代表,“2”是“南陳北李”兩位創始人,“1”是中共一大會議幕後功臣王會悟,“N”代表的是後續入黨、不斷奉獻的共產黨人。
劇中的歷史流動與主要情節,始終對焦主要人物對事件的參與解析,同時輔以客觀人物陳啟航的深度點評補充。比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段落中,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的長篇激烈討論,討論猶不足,還有毛澤東對普通戰士的耐心解說,再輔之以獄中陳獨秀、陳松年父子的長談。劇中人對事件與局勢的認知在爭論中螺旋式上升,人物的內心變化也通過資訊量巨大的臺詞對白,轉化為層次豐富的情感奔涌,令人印象極深。如“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白色恐怖籠罩,黨員人數從近6萬人銳減至1萬多人。沉痛氣氛之下,插入了一段跳出歷史的討論與感悟,“有人脫黨叛變,有人倒下犧牲,但更多的人站起來無懼生死逆浪而行”,“總有些底色,無論歲月如何沖刷,始終不變”!這正是紅色基因的代際傳承,青年有信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將更加充滿力量。
誠然,現實與歷史呼應跳轉手法的運用在劇中還可精益求精,但不可否認,它服務於內容的真實性與深刻性,是本劇的獨到之處。歷史大潮之下的人物命運感,是本劇不得不說的另一個亮點。這種命運感,既是身為革命者,政治命運的歷史真實;也是作為普通人,情感命運與生活邏輯的真實。
《大浪淘沙》還表現出李達的不屈與堅守、王盡美的壯志未酬英年早逝、何叔衡的壯烈犧牲、鄧恩銘的英勇就義,等等,讓今天的觀眾從只知道一個名字,到了解他們的事跡,更感動於他們的精神追求,這是向革命先輩先烈們的崇高致敬。劇中情感命運質樸動人,卻不曾刻意雕琢,呈現出真實的生活流質感。
滄海橫流,大浪淘沙。前進中,或許有人落荒頹唐,但千千萬萬革命者在艱難困苦中淬煉信仰,堅守初心,拼盡全力共同托舉起一個嶄新的中國!願每一位身處時代大潮的前行者都擁有如磐初心,不負使命,奮進新征程!
(作者為文藝評論家)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10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