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體談:北京冬奧遺產案例 必將成為可借鑒的精神財富
2月11日,北京冬奧組委官方網站發佈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案例報告集(2022)》,報告集共收錄了44個遺產故事,詳細介紹了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的遺產情況。
北京2022年冬奧會是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在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和區域發展等七大領域創造形成了豐厚的冬奧遺產。《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案例報告集(2022)》總結提煉了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冬奧場館、科技創新、環境保護、城市更新、區域協同、文化傳播、奧林匹克教育、志願服務、包容性社會建設等多方面的亮點成果。
事實上,作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冬奧遺產本身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產的再利用。遺產不僅僅關乎場館,更重要的是讓人們長期受益。北京冬奧會像是加速器,大大加速了三個賽區的發展。北京積極踐行“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創造性做法貢獻了一大批具體而鮮活的亮點遺產案例,為世界各國辦好奧運會提供了中國經驗。
堅持實用實效,強化功能拓展。辦好奧運會,實現奧運遺產價值最大化,需要主辦城市因地制宜,兼顧賽時需要和賽後利用。2022北京冬奧會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場館遺產,把原來夏季的體育功能擴展到冬季的體育功能,極大地提高了場館功能的多元性。同時這些利用和改造,並不是簡單的功能轉換,而是具備冬夏項目雙向轉化能力。比如,“冰立方”場館可以實現“水冰轉換”。場館的利用,不是一個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原有功能上進行拓展,充分考慮場館賽後全民運動的普及提高功能,突出群眾參與等元素,這也是奧運遺產規劃的一項啟示。
踐行綠色環保,體現可持續發展。北京冬奧會新建雪上賽區,集中在延慶與張家口。從設計到建造,北京冬奧會堅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護與場館建設統籌規劃,守護了賽區的綠水青山。同時,北京賽區冰上場館的建設使用了環保型製冷和制冰系統,優化了原有設施和制冰設施,達到國家綠色建築三星級的標準,並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契合原有地形,實現建築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降低場館建設運作給環境、人員帶來的不利影響,體現出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融入文化元素,回歸以人為本。奧運遺產旨在為人類創造長久的價值,這不僅指有形的、可觸的奧運場館設施,更重要的是無形的遺產。奧運會是體育和文化共同的盛會,是向全世界展示本國文化的契機。北京冬奧會的各個環節無不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承載中華文化的內涵,深刻挖掘文化元素,體現其藝術性內涵和文化底蘊,以奧運會為窗口展現本國文化的魅力。另外,奧運會還是全民狂歡的體育盛宴。北京冬奧會帶動“3億中國人參與冰雪運動”,實現了全民健身的大目標,這也是北京冬奧會留給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遺產。
北京冬奧遺產案例成果凝聚了千萬個冬奧建設者的智慧和心血,開拓了世界冰雪運動的新紀元,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烙下了中國印記,貢獻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