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6月27日消息 臺灣“中央銀行”(以下簡稱臺灣“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宣佈,7月1日開始調高活期性存款、定期性存款和支票存款準備金率。這是近19年以來首度全面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宣示臺灣“央行”對抗通貨膨脹決心。這也顯示,臺當局正面臨近20年來最嚴峻通貨膨脹考驗。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央行”昨天一口氣宣佈採取三大貨幣政策,包括:一、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活期存款準備金率調高1.25個百分點、定期存款準備金率調高0.75個百分點,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將提高至5.32%。
二、今天起調高重貼現率、擔保融通利率與短期融通利率各半碼(0.125個百分點),這是2004年10月以來,第16度調升貼放利率,累計升幅達2.25個百分點。
三、臺灣“央行”還下修今年貨幣供給額M2目標區,從原來的3%至7%,下修為2%到6%,這代表“央行”將進一步收縮遊資,打擊通貨膨脹。
貼放利率走高,換句話說,銀行向臺灣“央行”融資(借錢)將付出更多利息,銀行也會配合“央行”這項政策調升存放款利率。“央行”這次調升存款準備金率,將從市場收回約2000億元新台幣相當於現金的強力貨幣。
彭淮南說:“這三項措施都是強力的政策工具,央行能動用(對抗通貨膨脹)的所有政策工具都用了。”他更進一步宣示,為因應通貨膨脹上升壓力,“央行”貨幣政策已經從過去的“中性”調整為“有點緊”。
外界擔心臺灣“央行”大動作將衝擊疲弱不振的臺股,但彭淮南強調,近日“央行”沒有調整利率,股價還不是在動(跌),他說:“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還是很溫和,不要把股市漲跌問題扔到央行頭上。”
臺灣“央行”昨天召開理監事會議決議祭出三道緊縮貨幣的“金牌”,彭淮南強調,貨幣政策只是物價穩定的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央行”內部分析,物價上漲源頭來自國際油價與農產品漲升,面對輸入型通貨膨脹,必須有其他政策配合,才能發揮穩定物價效果。(高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