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屏東縣萬丹鄉爆發第一起因鉤端螺旋體病死亡病例,萬丹鄉後灣村在8月17日爆發鉤端螺旋體病的疫情,之後附近的7個村鎮也陸續傳出疫情,據統計,萬丹鄉通報的疑似案例有180例,全鄉陸續有90多人住院治療。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
台灣網9月5日消息 臺灣屏東縣萬丹鄉爆發第一起因鉤端螺旋體病死亡病例,一名41歲李姓男子,8月23日發燒送醫後,才短短一個星期引發敗血症和肺炎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最後在9月1日宣告不治。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道,萬丹鄉後灣村在8月17日爆發鉤端螺旋體病的疫情,之後附近的7個村鎮也陸續傳出疫情,據統計,萬丹鄉通報的疑似案例有180例,全鄉陸續有90多人住院治療,確定是鉤端螺旋體病的有51人,目前還在住院觀察的有20人,3人住在加護病房。
屏東縣衛生局表示,鉤端螺旋體病致死率並不高,但如果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較差,或有其他病症,就有可能會併發其他症狀,死亡的李姓鄉民本身肝、腎、胰臟等功能就有問題,染病之後才導致其他並發癥。
衛生局指出,民眾如果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可能會有發高燒、頭痛以及肌肉酸痛,還有可能會併發腦膜炎、肝腎衰竭等症狀,致死率高達20%~30%。屏東縣衛生局副局長蔡招森表示,民眾除了住家環境衛生要清理乾淨外,像是豬、狗等動物的排泄物也要定時清理,以免病毒入侵人體造成生命危險。(高斯斯)
相關連結:
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簡稱鉤體,種類很多,可分為致病性鉤體及非致病性鉤體兩大類。致病性鉤體能引起人及動物的鉤端螺旋體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廣泛流行的一種人畜共患者。菌體纖細,長短不一,一般為6∼20um,寬0.1∼0.2um,具有細密而規則的螺旋,菌體一端或兩端彎曲呈鉤狀,常為“c”、“s”等形狀。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鉤體象一串發亮的微細珠粒,運動活潑,可曲屈,前後移動或圍繞長軸作快速旋轉(見圖16∼2)。電鏡下鉤體為圓柱狀結構,最外層是鞘膜,由脂多糖和蛋白質組成,其內為胞壁,再內為漿膜,在胞壁與漿膜之間有一根由兩條軸絲扭成的中軸,位於菌體一側。鉤體是以整個圓柱形菌體纏繞中軸而成,鉤體的胞壁成份與革蘭氏陰性桿菌相似。
[ 責任編輯:高斯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