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9月18日呼和浩特消息 在國慶六十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台灣網記者專訪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布小林,就內蒙古與臺灣交流合作現狀及前景進行了交流。
記者:在很多臺灣同胞看來,遙遠的內蒙古草原美麗而神秘。一些人是從古老的《敕勒歌》中了解到這塊廣袤而神奇的土地的。請您介紹一下兩岸開放以來內蒙古與臺灣之間人員往來的總體情況。
布小林: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內蒙古與臺灣的交流逐漸增多。我們每年都邀請臺灣各界人士來內蒙古參加文化交流和參觀訪問活動。到目前已先後5次舉辦“內蒙古草原文化之旅”臺灣師生夏令營活動,7次舉辦“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周”,7次邀請臺灣少數民族教育界人士和鄉鎮里長等來我區交流、訪問。同時我們也接待了一些臺灣政要和社會知名人士。現在,每年來我區旅遊的臺灣同胞達7000多人次。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兩岸的交流一直十分重視,多次與到訪的臺灣客人座談和交流,大力支援我區有關單位和民間組織與臺灣各界積極開展各領域的交流活動。如自治區科協與臺灣“蒙藏基金會”聯合發起的“海峽兩岸沙塵暴與環境治理”學術研討會,多次在兩岸輪流舉辦;內蒙古農業大學舉辦的“海峽兩岸大漠生態保育研習營”,內蒙古師範大學與臺灣院校聯合舉辦的“海峽兩岸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等,都很成功。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強內蒙古與臺灣之間的人員往來,推動兩地的交流向更深的層次、更廣的領域拓展。
記者:去年九月,內蒙古的《天堂草原》在臺北演出3場,深受臺灣民眾的喜愛。請問如何進一步加強內蒙古與臺灣之間的文化交流,將內涵豐富的蒙古族文化介紹給臺灣民眾?
布小林:內蒙古歌舞劇院在臺灣的演出,受到臺灣民眾的熱烈歡迎,也得到連戰、吳伯雄等臺灣政界人士的熱情支援,他們還專門為演出題詞,表達了對兩地文化交流的肯定。我想演出之所以受到臺灣人民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兩岸有著共同的中華文化背景。內蒙古與臺灣的文化交流已經開展了多年,1995年內蒙古歌舞團就赴臺進行了文藝演出,以後又陸續組織烏蘭牧騎、漫瀚劇團、藝術學院師生赴臺演出。內蒙古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過“內蒙古草原文化文物展”, 內蒙古著名舞蹈家斯琴塔日哈和笛子演奏家李震多次赴臺講學,兩地書畫家還通過舉辦書畫展進行交流,這些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兩岸關係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加強內蒙古和臺灣之間的文化交流正逢其時。內蒙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多年來形成的獨特的民族民間文化,是開展對臺文化交流的豐厚資源。源遠流長的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區特色。我們將根據臺灣同胞的需要,開展更多富有民族地區特色、豐富多彩的對臺文化交流活動。同時也歡迎臺灣文化團體來內蒙古訪問,讓燦爛的中華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傳承與發展。
記者: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大陸沿海地區的許多企業包括臺資企業都在醞釀內遷與升級,內蒙古作為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區,在吸引臺資方面有哪些特殊的優勢?
布小林:比較起來,內蒙古有這樣幾個優勢:一是地域廣大。有118萬平方公里,有利於生產力佈局。二是資源豐富。內蒙古草原和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居全國之首;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既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也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畫卷,更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觀。在已經探明的礦產資源中,有66種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十位。其中,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位,天然氣以及風能、光能資源也十分豐富。三是區位優勢明顯。內蒙古毗鄰八省區,是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橫跨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個經濟區,既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又在國家振興東北規劃範圍內。內蒙古還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有4200多公里的邊境線和19個邊境口岸,是向北開放的前沿。這些優勢與臺灣的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形成了很強的互補性,兩地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
記者:接著上面的問題,我想再請問一下內蒙古如何做好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承接工作?
布小林: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簡要介紹一下目前我區臺資企業的情況。我區的首家臺資企業是1990年8月成立的,截至2008年底,全區累計批准註冊的臺資企業共有210多家,合同利用臺資6.3億美元,實際到位1.8億美元。從這些數字上看,內蒙古的臺資企業數量不算多,規模不算大,但應該說發展空間和潛力很大。在這次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們會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好承接工作:
一是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們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嚴格依法行政,為廣大投資者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二是在承接產業和項目的選擇上,需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內蒙古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有利於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有利於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的項目。還有像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服務業方面的項目,帶動就業多的項目,都是我們歡迎的。
記者:政策優勢是西部省份招商引資的重要因素,請問內蒙古有哪些惠臺政策?
布小林:前面提到,內蒙古目前同時享受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向北開放等國家優惠政策。此外,為了鼓勵臺商來我區投資,早在1999年我區就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關於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
記者:島內民眾比較關心居住在大陸的臺胞生活置業等方面的情況,您能否借這個機會,通過我們的網路向他們介紹一下居住在內蒙古的臺胞這方面的情況。
布小林:居住在大陸的臺灣同胞,同島內的臺胞有著割捨不斷的親情和鄉情,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居住在內蒙古的臺胞有300多人,分佈在全區各地,從事著各種職業,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對臺胞在升學、就業、經商、參軍等方面都給予一定的照顧,對一些老臺胞的遺屬,家庭成員患有重病或殘疾的臺胞,政府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予適當的生活補助。
另外,生活在內蒙古的臺胞中,有的還擔任著領導職務,有的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成為我區參政議政的一支重要力量。
站在兩岸關係新的歷史起點上,我相信,內蒙古與臺灣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我們期待著更多的臺灣同胞到內蒙古觀光旅遊,投資創業。(姜德榮/李徽)
布小林簡歷:
布小林,畢業于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法學博士。曾經在農村插隊、在部隊服役、在內蒙古大學任教。歷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局局長,政府法制辦主任,政府副秘書長兼政府調研室(參事室)主任,阿拉善盟盟長,阿拉善盟委書記、盟人大工委主任。2008年1月,當選為自治區副主席。
[ 責任編輯:李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