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廈門市委書記:歡迎臺商到廈門新區投資創業(圖)

2010年03月24日 22:2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介紹說廈門新區建成後,廈門城市格局由原來集中于島內一個“拳頭”,伸展成為一個“手掌”,手心是大海,五指是廈門島和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個組團。(台灣網 董潔 攝)

  台灣網3月24日廈門消息  “廈門新區不屬於廈門經濟特區,但對臺商的優惠政策在新區所屬的三個臺商投資區是比照執行的,來廈門投資的臺商不必擔心廈門島內島外的政策差異,另外新區就項目自身還會有更加具體的優惠政策,我們歡迎臺商來廈門新區投資!”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今天下午接受了“聚焦島內外一體化——網路媒體廈門行”記者團的採訪,作出如上表示。

  據了解,自1989年5月20日,國務院批准廈門杏林臺商投資區、海滄臺商投資區以來,全國四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廈門市坐擁其三。對此,于偉國表示,廈門對臺經貿交流的優勢明顯。作為臺商投資的重要聚集地,廈門在兩岸交流中發揮著先試先行的作用,廈門三個臺商投資區在承接臺灣產業轉移、密切兩岸人員往來、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廈門經濟特區即是為了對臺交流而設,下一步廈門新區的建設將根據現有政策,進一步調整產業優勢,吸引更多的臺商前來投資創業。

  他介紹說,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加快海西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著眼于更好地在海西建設中發揮龍頭示範作用而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總體思路就是要把城市建設重心轉向島外,提升島內、拓展島外,加快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于偉國表示,推進島內外一體化是廈門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由於自然、歷史等種種原因,廈門長期以來形成了島內城市和島外農村的二元結構。島外無論是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公共服務都相對比島內落後。因此,統籌城鄉發展,在廈門就是要加快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建設,以一體化建設來推進島外農村的工業化、城市化,解決島內外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實現同城同策同發展。

  于偉國介紹說,島內外一體化也是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觀要求。廈門島已經飽和、不堪重負,再建就會嚴重降低環境品質和城市品位,廈門也將不成其為廈門了。因此,迫切需要把城市建設重心轉到島外,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建設,通過拓展島外,來分流島內的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為島內減負;同時,更重要的是為城市發展、產業壯大拓展新平臺、新空間。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建設也是民心所向,是島內外的民眾的迫切願望。”他告訴記者,近幾年來連接島內外的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等交通通道相繼建成,福廈高鐵通車在即,廈深、龍廈鐵路也將相繼通車,廈門進入了“高鐵時代”。因此,現階段把城市開發建設的重點及時由島內向島外轉移,一體化推進島內外城市建設,以提升城市發展水準,做強做大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時機已經成熟。

  胡錦濤總書記今年2月到福建、廈門視察時,特別指示要按照“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原則,努力形成城鄉一體化新格局。于偉國說,廈門將突出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島內外一體化首先是城市建設的一體化,就是要提升島內、拓展島外。第二,島內外一體化必須是全面的一體化。一是規劃一體化,二是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三是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島外農村的財政投入,加快島內外、城鄉在就業、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制度,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城鄉覆蓋。第三,島內外一體化既要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又要堅持標準持續推進。一方面要把握中央支援海西建設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以及宏觀經濟加快回升的有利機遇,抓緊啟動島外新城建設,儘快成勢成效;另一方面,決不能為了速度而犧牲標準。一定要以科學、慎重的態度,堅持“四高”、精心謀劃,統籌安排、紮實推進,真正打造一座創新創業的活力之城、風格獨特的魅力之城、溫馨和諧的宜居之城。島內要按照“兩保持、兩降低、兩提升”的要求,也就是保持風貌、保持特色;島外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準的“四高”原則,精心規劃建設,使城市格局由原來集中于島內一個“拳頭”,伸展成為一個“手掌”,手心是大海,五指是廈門島和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個組團。

  “希望兩岸的網友都能對廈門的發展多提意見,共同把廈門及廈門新區建的更好”,于偉國最後說。(董潔)

 

 

于偉國向記者講解新城建設規劃。(台灣網 董潔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董潔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