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第二屆兩岸鄉村座談在昆山開幕 農業交流迎來收穫季

2010年09月19日 12:1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二屆兩岸鄉村座談19日上午在江蘇昆山開幕。(台灣網 張弛 攝)

  台灣網9月19日昆山消息 以“促進基層農漁民交流,推動兩岸現代農業合作”為主題的第二屆兩岸鄉村座談今天上午在江蘇昆山開幕。ECFA剛剛生效一週,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就迎來了一個收穫季。

  來自海峽兩岸的農漁業生產者、專家學者、各農業組織和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400余名代表濟濟一堂,圍繞兩岸農漁業交流展開深入座談。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臺盟中央副主席黃志賢、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李維一、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會長于永維和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臺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等出席了開幕式。

  高鴻賓副部長在開幕式上致辭中指出,兩岸鄉村座談探索出了長期、穩定的兩岸基層溝通交流新機制,開啟了兩岸鄉村交流合作的新模式,為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和內容。

  高鴻賓副部長表示,在兩岸農業界和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鄉村基層民眾交流合作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鄉村民眾直接參與到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中來,彼此學習借鑒,相互扶持幫助,促進了產業銜接,推動了資源共用和優勢互補。大陸將一如既往地與廣大臺灣同胞一道,繼續推動兩岸農業更為直接和雙向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為振興農業、繁榮農村、致富農民做出應有的貢獻。

  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李維一代表國臺辦到會祝賀。他表示,兩岸鄉村座談面向兩岸基層民眾,強調平等參與互動,體現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內涵,反映了兩岸基層民眾的共同願望,業已成為兩岸鄉村長期、穩定的溝通平臺和兩岸農漁民直接交流交往的固定品牌。

  李維一強調,本屆活動有來自兩岸業內的400余名代表出席盛會,其中臺灣有14個縣市的50余個各級農會、漁會以及鄉村派出代表,大陸有12個省、市的近60個縣、鄉、村派出了代表,這麼多的兩岸基層同胞歡聚在一起,恰是當前兩岸同胞和社會各界大交流、大合作的重要體現,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生動寫照。

  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在開幕式上說,江蘇是臺商投資的熱土,也是兩岸農民交流的寶地。大陸第一個與臺灣合作的專業合作社在溧陽成立;第一個外商投資合夥企業在昆山落戶;第一張臺灣農民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在揚州核發,足見兩地合作之廣,並希望能進一步擴大這種交流與合作。

  高鴻賓與李維一在開幕式後,為江蘇省新設立的兩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南通江海臺灣農業創業園和鹽城鹽都臺灣農業創業園揭牌。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生效一週,第二屆兩岸鄉村座談也將宣傳、落實ECFA的相關政策和內容,讓臺灣農漁民了解大陸的有關政策,讓大陸農漁民和消費者了解臺灣的產業情況和農漁產品。同時,突出深化和擴展兩岸基層鄉村的更廣泛聯繫和交往,在兩岸鄉村交往中第一次增加對口漁業村鎮,以適應兩岸漁業交流活動日趨熱絡的形勢需要;突出深化“兩岸鄉村農業對口合作機制”,拓展鄉村之間的合作空間,推動他們結成互助互愛的合作對子。

  本活動還特別邀請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知名專家就“大陸農業現代化建設”“臺灣農業經驗及兩岸農業合作”“ECFA簽署後對兩岸農業的影響”等內容做主題報告,與會代表將圍繞本次活動主題展開更深入的交流、發言。

  據介紹,主辦方將在座談期間同步舉辦海峽兩岸(昆山)農產品展示展銷會,首次在大陸集中推介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大陸給予臺灣關稅減免的18種農漁產品。

  座談會上,還將舉辦兩岸鄉村結對子簽字儀式。18日晚,主辦方特別安排結對子鄉村舉行了一場見面會,簽約雙方進行了更深入的接觸和了解,氣氛非常活躍和熱烈。

  據悉,會後兩岸農漁業代表將商討、發佈一份《兩岸鄉村座談共同建議》。

  兩岸鄉村座談會是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與臺灣省農會共同倡導、推動,在兩岸鄉村農漁民以及農業組織的支援下,兩岸有識之士傾力打造的促進兩岸鄉村民眾往來交流的重要平臺。首屆兩岸鄉村座談于2009年7月在上海朱家角鎮成功舉辦,開啟了兩岸鄉村交流合作的新模式。(記者 張弛)

 

 

第二屆兩岸鄉村座談19日上午在江蘇昆山開幕。圖為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致辭。(台灣網 張弛 攝)

 

 

第二屆兩岸鄉村座談19日上午在江蘇昆山開幕。圖為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李維一致辭。(台灣網 張弛 攝)

 

 

第二屆兩岸鄉村座談19日上午在江蘇昆山開幕,兩岸400余名代表出席。(台灣網 張弛 攝)

  

 

第二屆兩岸鄉村座談19日上午在江蘇昆山開幕,圖為高鴻賓與李維一為江蘇兩個新設立的臺灣農民創業園揭牌。(台灣網 張弛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