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採訪團參觀中國濰坊濱海國際風箏沖浪基地。(台灣網 劉海偉 攝)
第二屆中國濰坊濱海國際風箏沖浪邀請賽比賽場景。
台灣網10月25日濰坊消息 濰坊——世界風箏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楊家埠木板年畫、高密普惠年華等,這些都可以讓人一下子聯想到濰坊。這個從來都不缺名片的城市,如今又多一張藍色並且孕育希望的名片——半島藍色經濟區城市。
“濰坊的藍色經濟區建設重點就在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甚至可以說濰坊就是要借藍色東風,在濱海開發區再造一個新濰坊!”說出這句豪言的是濰坊當地的一名幹部。據了解,這絕不是一句空話,集合了諸多優勢資源的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颳起藍色旋風。
三年打造一個新濰坊
在濰坊藍色經濟的規劃版圖上,北部沿海地區成為支撐全市增量投入、實現跨越趕超的主戰場,在海洋經濟、海洋優勢產業培育等方面全面推進、率先突破。這裡規劃了1000平方公里的產業發展區、1000平方公里的生態優化區和600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區,濱海開發區成為這片區域的中心,壽光北部、昌邑北部為成為“藍色區域”的兩翼。
根據規劃,濰坊將力爭今年投入400億元,三年投入1500億元,努力打造一個以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中心的藍色經濟發展主戰區、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的聚集區、黃河三角洲開發的先行區、全市科學發展的示範區。
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5年8月,陸域面積677平方公里,今年4月經國家批准升級為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山東省最佳投資開發區。先後被確定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全國科技興海示範區、山東省科學發展園區和迴圈經濟示範區。
濰坊用濱海速度打造藍色新城
走進濱海開發區,你一定會感受到令人振奮的“濱海速度”。今年以來,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國家級開發區的要求和轉向高端、轉向高效、轉向生態的發展理念,加大科學投入,堅持綜合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空間佈局更趨合理,功能定位愈加明晰,為新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目前,已實施各類工程160多項,總投資300多億元,為加快濱海新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
濱海開發區重點推進的十大基礎設施建設,濰坊沿海防護堤二期工程僅用180多天就順利合龍,終結了濰坊市千百年來“臨海不見海”的歷史;目前沿海防護堤二期已實現全線通車,年內完成20公里二期工程壩體加高加固和高標準綠化,啟動疏港路以西部分建設;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濰坊森達美港已完成投資10億元,加快了3個萬噸級碼頭和3個2萬噸級碼頭建設,萬噸級泊位10月份投入使用,3個2萬噸級通用泊位將於2011年投入使用,年內吞吐量今年突破1500萬噸。森達美港建成後,將成為魯中、魯北、魯西地區貨物進出海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重要對外開放海港口岸。(台灣網 劉海偉)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圖。(台灣網 劉海偉攝)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圖。(台灣網 劉海偉攝)
[ 責任編輯:劉海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