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月6日消息 日前,臺灣傳出有多所大學多名教授涉嫌利用“政府採購法”中“新台幣10萬元以下採購不用公開招標”的規定,與廠商勾結,造假請款發票。臺媒對這一事件的大篇幅報道,也引發島內各界高度關注。
綜合臺灣《聯合報》報道,島內教育主管部門、司法部門、涉案當事人以及法律屆人士對這一事件均有自己的看法。
教育主管部門:希望給他們改正機會
臺當局“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拿不實發票報賬是不對的,但教授如果只是用在學術上而沒有貪污的主觀意圖,司法單位就應給他們改正機會。
蔣偉寧還說,“教育部”主動與有關高校聯絡,請學校給予涉案教授盡可能多的協助。
司法部門:依法辦案,沒有模糊空間
臺“檢查總長”黃世銘5日表示,教授用公款購買與科研無關的私人物品,再以不實單據核銷,已構成利用職務之便詐取財務的貪污罪,沒有模糊空間。
有學者提出,教授誤觸法網,如果挪用經費仍用於科研,以貪污罪起訴會打擊教授士氣。對此,黃世銘表示,教授以不實單據核銷採購品項,若未中飽私囊,檢方將以較輕的“偽造文書罪”從寬處理;但如果申請採購精密分析儀器,實際卻買液晶電視、3C產品、名筆等私用,必然要以貪污罪追究。
黃世銘強調,“並非要打擊學術界,只是法律規定如此,檢方必須依法辦案,不能有模糊空間”。
與此同時,由於涉案教授遍及臺灣北、中、南各地,臺“最高檢”為避免對教育界造成重大影響,降低衝擊,已指示各地檢署採用小規模、分批次偵辦的方式。
涉案教授:是有犯錯,但絕沒有貪污
涉案的臺灣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王教授5日否認自己貪污,他說,“如果說我圖利,就是圖了讓學生做好實驗,早日畢業的利”。他表示將“坦然接受司法調查”。
王教授稱,他承認用不實發票核銷是錯誤的,但絕不是貪污。他聲稱2007年間曾用9張發票抵銷購買“動物軌跡分析儀”的帳單,而正是憑藉這台儀器,中興大學發表了世界第一項“芬多精”的研究論文。
涉案的中正大學曾副教授心情低落,僅表示交由司法處理,希望還自己清白。案發後,他曾向友人表示,絕對沒有把錢放進自己的口袋。
虎尾科技大學蔡副教授承認他的一些申購項目與核銷單據不符,但所購物品全部用在教研,絕無私用。
法界:制度出問題,不能統統入罪
臺灣中山大學講座教授余光中表示,在歐美很多國家,研究課題的委託單位一般只看最後成果,不會在這些細枝末節上打轉。
臺灣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認為檢方是“小題大作”。成功大學主任秘書陳進成建議採用實報實銷辦法,學校應設立稽核室管控。
臺南法界人士表示,此案顯然是制度面出了問題,應該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統統入罪。
評論:制度殺人?校長更要阻貪
《聯合報》刊發的署名文章稱,此次教授涉貪案發後,多所高校校長照慣例為涉案教授開脫,認為是教育主管部門等有關機構制度使然,檢方起訴不符比例原則。
或許,有部分確實其情可憫,或許,被起訴的均因無知。但是,學術界的確是有貪污、佔便宜之亂象,而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可能甚于已被起訴的貪污案。更重要的是,前述亂象其實都可由各校自行處理,只是校長怠為處理罷了。因此,校長們在為教師喊冤的同時,是否應深自反省校方有沒有認真處理過這些亂象,從而形塑清廉校風,阻貪于校園之外?
因此,在多位教授被起訴之際,校長們不應只是出面高喊制度殺人,更重要的是要檢視學校自身制度,是否足以反映學生輿情,是否有許多罪惡可能因制度不全而被掩蓋甚至擴大。若有權之校長不思除弊之可能,又如何健全學術界風氣。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