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消保會”抨擊有些進口橄欖油,標示不清、價格混亂,建議當局應加強稽查。(臺媒圖)
台灣網11月14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灣“消保會”昨(13)天舉行“原裝進口橄欖油,不是每瓶都優質”記者會,抨擊有些進口橄欖油,標示不清、價格混亂;建議進口橄欖油應用更簡單清楚的標示區分,方便消費者辨別。
臺灣“消保會理事長”陳秋雄與秘書長呂英瑋,調查市場上眾多的進口橄欖油品牌,發現有些品牌橄欖油的榨油處理程式不同,包裝上的內容物卻相同,明顯不合理;有的品牌在包裝上,竟然完全沒有中文標示,都是外文。
呂英瑋指出,橄欖油依其榨油之程式分為4級。第一級是“初榨橄欖油”,第一道初榨橄欖油是以冷壓方式壓榨而成,為級數較高的橄欖油;“100%純橄欖油”是第二道壓榨,及混合少數初榨橄欖油;“精製橄欖油”是淡味橄欖油;最後一級“精製橄欖粕油”。
呂英瑋表示,某款標榜義大利進口的橄欖油,包裝就有以上4種分級,但因外包裝相似度很高,對橄欖油沒研究的消費者很難分辨。另外精製過的橄欖果渣油在境外很多國家規定不能食用,僅用於手工皂、美容用品等特定行業用產品,臺灣廠商卻大力進口,在電視購物、網購、各級超市賣場,都看得到這種產品。
臺灣“消保會”呼籲相關單位,在食用油品氾濫之際,務必重新檢討與查驗。查驗重點應包括:調合油的成分比例,以及所添加橄欖油為何種分級?以化學溶劑、高溫精煉的橄欖果渣油是否可列于食用級油品?是否可稱為“橄欖油”?各廠牌、各類油品的營養標示,是否符合內容物?(台灣網 高旭)
[ 責任編輯: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