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甲午年看臺灣二二八 復興中華才是真正紀念

2014年02月28日 05:4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2月28日消息 六十七年前的2月28日,臺灣同胞掀起了全省範圍的武裝反抗(國民黨當局)鬥爭,成為島內60多年來“規模最大、株連人數最多、在人們心靈中造成創痕最嚴重”的一次政治事件,即通常所說的“二·二八事件”。 今天又值2月28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發評論文章《甲午年看二二八》客觀分析,理性論述,稱近代中國因應外患而啟動的文明轉型,兩岸生民皆飽受磨折,多數人並無成為加害者的條件和意願。二二八的不幸,與其說是誰施加的,不如說是“一個不幸的祖國帶給她一塊失土的不幸”。如今,要真正紀念臺灣二二八,我們要和平團結,要復興中華。

  原文摘編如下:

  前日本駐臺陸軍航空兵、《臺灣終戰祕史》作者宮澤繁說:“分析兩者間產生這樣的感情分裂,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應當是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日本和日本人是使兩者分裂的元兇。在臺灣的日本人一想到這問題,便羞愧得無地自容,真恨不得鑽到地下去……”

  “兩者”,指的是臺灣光復初期社會上出現“省籍隔閡”的大陸人與臺灣人。宮澤繁沉痛地指出,“使兩者分裂的元兇”是他的祖國日本。

  沒有成為加害者的意願

  清季因應外患入侵,中央政府對臺灣挹注大量資金與人力從事洋務運動,煤礦、鐵路、輪船、電訊、電燈、學堂、郵政、機器,凡近代實業俱興。至光緒甲午(1894)年之前,臺灣財政已然自給自足,成為全中國唯一齣超的身份。

  然而,光緒甲午年以後淪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50年的殖民統治,半世紀的“去中國化”洗腦,相較于大陸地區內亂外患相尋的際遇,臺灣社會已進一步站在不同發展位置上。

  二戰後臺灣光復,面對的是倖存于殖民主義世紀的殘破落後祖國。正是這樣一個戰後幾近破產、產能低落的祖國政權來接收日帝鐵蹄下的“先進”失土,不但無能駕馭,還帶來雪上加霜的內戰消耗,遑論如清季中央之對於臺灣的資助與建設。

  日帝侵華與《馬關條約》終結後,《中美商約》進場,美國戰時生產的大量剩餘物資涌向貧瘠的中國市場,脆弱的中國民族企業相繼關閉。在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的同時,大陸失業、饑荒、學潮、工潮、暴動、搶糧、賣女、棄兒……,其人間慘況,不輸臺灣二二八。另一方面,反饑餓、反內戰、反美帝、反迫害等民主運動,則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時代訴求;當今臺北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就是在二二八事變同一年見證那場時代訴求的集合點。

  臺灣二二八悲劇的多重性,緣于中國反殖民戰後的背景,臺灣內部統治衝突與省籍矛盾,並以此為元素,在外力介入下,膨脹為臺灣人“統獨”對立的集體想像與記憶。緝私血案發生前一天,美國就正式要求聯合國授權自己接管日本在西太平洋佔領過的島嶼。至事變發生,美方駐臺領事館、重要媒體、陸戰隊、中情局,找到煽風點火的機會。

  這不是說將臺灣二二八的責任全推給外力因素,只是強調,近代中國因應外患而啟動的文明轉型,兩岸生民皆飽受各式磨折──大多數人沒有成為加害者的條件和意願。

  將二二八受害意識的撫慰,寄託在對中華民族的憎惡,寄託在對日帝殖民的懷戀,寄託在一個想望中的大洋島國,只是那種異變心理的投射。

  復興中華才是真正紀念

  梁啟超曾對林獻堂說:“破碎山河誰料得,艱難兄弟自相親。”臺灣二二八的歷史實像,是一個不幸的祖國,帶給她一塊失土的不幸。它的歷史教訓,就是召喚分裂的“兩者”,用更優質的民主建設化解內部爭議。

  我們要以和平團結,復興中華,來真正紀念臺灣二二八!(台灣網 何建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