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職業工學院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一名大一新生因悲觀厭世,無故刺傷該學院一名短期培訓學員。
復旦投毒案、南航研究生刺死舍友案,近日,多地接連發生類似校園犯罪案件。人們在為年輕生命的凋零錯愕惋惜的同時,也引發了對天之驕子為何犯罪,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度思考。
《法制日報》記者今天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和武伯欣教授,兩每人平均為犯罪心理學知名專家。
學生5月情緒波動大
李玫瑾告訴記者,接連發生校園犯罪案件,可能與當前的時間段有關。目前,高校學生正面臨考研或者找工作,難以選擇以及找工作失利都會引發焦慮;加上現在正值春天,春天肝火旺盛,本來就是精神類疾病高發期,人遇到不快容易出現爆發性舉動,做出讓他人意想不到的事。
“每年5月左右,也是學校學生自殺的高峰期。”李玫瑾提醒道,學校在這一期間一定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李玫瑾說,兩類人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即不喜歡運動和不愛與人交流的人,學校對這兩類人應主動介入干預,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同時,多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走出寢室,走出學校開展活動,創造互動交流的機會,釋放壓力。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