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郭女士遇到了一個難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一碰見不懂的就上網搜索。這讓她很是頭痛。
做作業身邊放著IPAD
最近,郭女士有點納悶,之前快下班時,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小汶(化名)就會打電話催自己回家教她做作業。可這段日子,小汶的領悟力似乎一下就提高了,不用教了。
直到前幾天,郭女士回家看到小汶正在寫作業,身旁擺了臺IPAD,頁面停留在搜索詞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義成語是什麼?才明白女兒這段日子都請教網路了。
在郭女士的詢問下,女兒告訴她,班上同學參加畫畫比賽、寫作文、做數學題也都尋求網路幫助。有一回,小汶的一名同學參加畫畫比賽,比賽設定了主題,這個同學就在網路上找到相關的畫作,稍做修改後參加比賽。
昨天,晨報記者在渝中區一所中學和小學分別做了調查,發現利用網路來完成作業的學生還不少。
孩子們羅列出平時用電腦做的3件事,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玩遊戲、聽音樂和查資料,真正用電腦來進行學習的孩子少之又少。
家長老師都有責任
家長吳女士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時候小孩子回家問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家長通常都會用一句話打發,“網上搜索一下都有的。”
“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老師也有一定的責任。”南岸區某小學張老師說,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老師們也開始習慣在佈置作業時跟電腦搭點邊,比如讓孩子去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上網寫部落格等等。
巴蜀小學老師田冰冰說,針對孩子做回家作業時依賴網路的情況,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在家做作業時,限制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2.讓孩子多一些讀課外書的時間,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紙質書籍及課外活動,減少孩子對電子資訊的依賴。3.家長可以給孩子出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孩子通過網路工具去查詢資料,並整合它的回答和見解。這樣既讓孩子認識到網路工具的益處,同時也讓他明白這些工具是用來搜索各類資訊的,而不是題目的答案。讓他在使用時的出發點發生轉變。
微博互動
@重慶晨報
@小城菇涼辮子長:我們並不能阻止時代和科技發展帶來的新變化,事物和產品本身沒有好壞,好壞只通過使用他的人及使用的方式來反映。但確實快速化和碎片化資訊時代,媒介的和資訊的“斷片”和轉瞬即逝讓人變得浮躁,失去了獨立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許真的有一天我們會迎來“娛樂至死”的結局。
@人鬼道:禁用不可取,中小學教學應與時俱進,推行人腦獨立考核和人腦電腦結合考核。
@光頭強566:快是快,好是好,就怕養成不動腦的習慣,養成依賴性,一遇到問題就上網查,最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創性、創新思維受阻,怎麼辦?(林祺 實習生 革奇)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