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張舵 王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馬世銘日前在北京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生產能力在總體上因氣候變暖可能會下降5%-10%,其中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為主,2050年後受到的衝擊會更大。
馬世銘是在17日參加《氣候變化與貧困—中國案例研究》報告新聞發佈會上作上述表述的。
馬世銘介紹,根據動力模式模擬的結果,在二氧化碳加倍的條件下,氣候變化對中國作物產量有較大影響,其中小麥、玉米和水稻最高產量變化幅度在-21%至+55%之間,大豆在-44%至+80%之間,棉花在+13%至+93%之間,其變化幅度隨不同的氣候情形和地點而不同。
據了解,氣候變化會加劇農業水資源的不穩定性和供需矛盾。馬世銘說,未來氣候變暖,中國雖有部分地區可能有降水增加,但由於水分蒸發量增大,最終使土壤水分減少約11%。
馬世銘指出,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將改變森林火災、病蟲害、洪水、乾旱等自然擾動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同時,病蟲害加劇會導致農藥用量增加,從而加重農業環境污染。
此外,氣候變暖及降水量的減少將使土壤表層乾燥,風蝕沙化過程加速,乾旱發生頻率和強度增加,加重土壤侵蝕和沙化趨勢。而農田土壤沙化會引起土壤有機質大量損失,農田土壤肥力的不斷下降,導致土壤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