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小行為 大改變”——中國興起年輕“低碳族”

時間:2009-12-04 09: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馬述昆 蔣旭峰)“走路還是開車?”“爬樓梯還是坐電梯?”“室溫28度還是27度?”……這些都是時下許多中國年輕人正在認真考慮的問題。他們以實際行動減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援中國政府剛剛提出的碳減排目標,因此得到一個雅號——“低碳族”。

  24歲的石肇媛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她眼中,“低碳”生活就是節約的生活。洗臉水衝廁所、手洗臟衣服、隨身帶水杯、出門乘地鐵等都是這位北京女孩“低碳”生活的真實寫照,而這種生活習慣她已經持續了兩年。

  “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我能做的就是從生活的點滴入手,如果大家都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它當作一種時尚,那麼效果將是巨大的。”她說。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戰略總監李琳認為,“低碳”生活就是盡可能減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低碳”涵蓋了衣食住行,已經深深的嵌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她舉例說,少買一件衣服,就相當於少排放6.4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生活中每件事都尋求低碳消費方式,這就是低碳生活。

  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的數據顯示,每節約1度電,就可以減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雙一次性筷子,減排0.2千克;少開一天車,減排8.17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機洗衣,減排0.3千克。

  目前在中國,像石肇媛一樣的“低碳族”隊伍正在逐漸壯大。他們積極倡導節能減排,使“低碳”成為繼“低脂”“低糖”“低熱量”之後又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網路上也成立了各種以“低碳”為主題的組織。豆瓣網中有一個名為“低碳生活”的小組,主頁上的標語為“今天你減碳了麼?”,頁面上還列出了幾個計算個人生活碳排放的公式,量化生活中的碳排放。 

  31歲的王維是“中國安全生產網”的編輯,不久前她在網上發表了博文《倡議大家都來過“低碳生活”》。她告訴記者,自己開始低碳生活是受到政府宣佈減排目標的觸動。

  “到2020年我國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我覺得這個數字挺恐怖的,並不好達到,所以,我倡議所有人都來為這個目標努力,這也是為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應該付出的。”她說。

  31歲的關少波現任魔時網首席行銷官。他自己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低碳族”,作為媒體人,他深知媒體的責任,決定從11月開始為配合哥本哈根會議在北京組織發起節能減排公益活動,“NC63”——“週末不開電腦63小時”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大“低碳”宣傳,把節能減排的意識傳達到老百姓心中。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出席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目前,北京、重慶、南京等16個城市的100多所高校近13萬大學生做出了“加入低碳一族,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在哥本哈根會議開始前一週節約能源,每人減少一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用自己的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告訴記者,民眾對低碳的熱情是一件大好事,低碳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民眾行為方式的改變。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在推進減排的過程中遭遇阻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眾奢侈、豪華的生活方式難以快速改變。

  “先進、高端並非等同於高碳和高耗能,我們不可能去過苦行僧式的生活,但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值得倡導的。”周大地說。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