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該發年終獎了。不過,對於在國定路上一家高科技民企工作的小奇來說,沒什麼可特別高興的,因為今年公司還是不發年終獎。雖然滬上大部分職場人會在這個時候領到一個“年終紅包”,不過仍有13.9%的人表示,今年年終獎與自己無緣。這是智聯招聘昨天公佈的一項年終獎調查顯示的結果。
過去的一年,CPI一路上漲,拿到手的這個“紅包”,是否也水漲船高?在為期三周、對6000余名職場人進行調查後的數據顯示,今年職場人年終獎的漲勢似乎並不明顯,已拿到年終獎的人中,逾四成年終獎不足5000元,對年終獎的發放表示滿意的職場人不到三成。43.0%的人年終獎在5000元以下,28.9%的人拿到5000-10000元,28.2%的人拿到了5位數——10000元以上,其中超過10%的職場人年終獎在30000元以上。
國企員工拿得最穩當
薛先生在上海一家大型國有投資企業工作,他告訴記者,年終獎年年都有,算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從高管的幾十萬元,到一般員工的上萬元不等,屬於“中上水準”。不過,今年年終獎漲幅並不大。雖然相比金融等一些行業,總體並不算高,但比一些“看市場吃飯”的生產型企業要更穩定些。
針對不同單位性質的分析顯示,八成國有企業員工表示自己所在企業設置了年終獎,比例最高,為82.9%;三資企業和事業單位比例相當,分別有78.9%的三資企業從業者和78%的事業單位員工表示自己所在單位設置了年終獎勵;民營企業、國家機關、代表處的比例較低,分別有六成人表示自己單位有年終獎。而非政府組織的比例最低,不到五成從業者表示有年終獎。一些初創時期的公益性社會組織,還處於單一的投入階段,年終獎離他們還很遙遠。
對於自己所在的單位沒有設置年終獎,55.9%的人表示希望今後會有這樣的福利,起碼這是對自己一年工作的肯定,42.0%的人則表示很無奈,而且對今後單位設置年終獎不抱希望,只有0.5%的人表示單位其他福利不少,所以是否設置年終獎都無所謂。
“花掉”比“儲蓄”強
年終獎的發放形式比較多樣,除了現金這一最主要方式,還出現了購物卡、實物等。那麼,這部分收入又被派上什麼用場了呢?“過年花銷”是最主要的用途。時值春節,花銷也相應增加。居於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用途分別為儲蓄和孝敬長輩,其他用途還包括購買生活必需品、投資、人情交際等。
只有一成人選擇全部儲存。調查顯示,職場人中選擇將年終獎進行存儲的比例為70.5%,但選擇將其全部存起來的比例僅為12.5%,近30%的人則選擇“一點也不存”。儲蓄是一種較為保守的理財方式,在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的今天,一些職場人感覺,儲蓄也許並不是一個足夠好的方式。
錢太少就“跳槽”
年終獎的發放與跳槽行為是否直接相關?調查顯示,21.7%的人為了年終獎暫時“臥槽”,等拿到年終獎就跳槽;而26.1%的人就是因為年終獎太少,才打算跳槽另尋東家。小奇告訴記者,原來與他一個單位工作的太太,現在已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其他公司,他覺得現在工作機會比較難找,自己留下來是圖個穩定。
此外,有多達七成的受調查者認為,年終獎的發放不公平。調查顯示,僅有22.7%的職場人很清楚單位發放年終獎的標準,近三成職場人表示自己完全不知道發放標準。與此相對應,69%的人認為其所在單位年終獎的發放不公平。對此,職業顧問指出,年終獎是對員工一年來工作業績的考量,更體現企業對人才的重視。但是,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制度變異,卻可能導致本來能獲得雙贏的年終獎,成為企業的負擔和員工抱怨的對象,因而對於年終獎制度的規範是企業的一個重要任務。本報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