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北京四惠東地鐵站黑摩托橫行 早高峰能來回20趟

2016年08月25日 06:38:23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黑摩托天橋載客橫行

黑摩托搭載乘客直接開上過街天橋。

  黑摩托搭載乘客直接開上過街天橋。

黑摩托載客逆行。

  黑摩托載客逆行。

  近日,四惠東地鐵站外過街天橋下,出現大量摩托車攬客拉活現象,駕駛人不僅逆行,還將車直接開上天橋,橫衝直撞。昨天,北京晨報記者探訪發現,黑摩托在行車過程中速度飛快,無保護措施,十分危險。記者了解到,黑摩托乘客多是四惠東地鐵站1公里外通惠河畔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上班族,因該路段沒有直達公交車,所以這些黑摩托“生意紅火”,一個早高峰能來回20趟。

  黑摩托開上過街天橋

  昨日上午,記者從地鐵四惠東站南口出站,看到西側過街天橋下,盤踞著許多黑車等待載客,除了一般常見的三輪車外,記者發現其中有十多輛摩托車。“來,上我的車,通惠河畔,10塊。”摩托車司機邊大聲吆喝,邊對過往的行人招手攬客。隨著早高峰人流增大,這些摩托車漸漸有些供不應求,不一會兒,停在橋下的空車所剩無幾。

  記者看到,一名剛出地鐵的女子選擇乘坐一名藍衣司機的摩托車,只見女子側身坐在車上,藍衣司機一腳油門,直接將車開上天橋。而在橋上,司機絲毫沒有躲避行人的意思,不停地按著喇叭,在人群中穿梭,行人聞聲趕緊閃躲。“在橋上開車,還不知道讓著行人,真是無法無天。”在行人的指責聲中,摩托車迅速穿過天橋向西駛去。記者注意到,摩托司機不僅不為自己和乘客佩戴安全頭盔,甚至穿著拖鞋駕車。

  乘客搭車最後1公里

  通過觀察,記者發現乘黑摩托的人目的地多是通惠河畔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在等車的焦女士告訴記者,從地鐵站到通惠河畔園區有一公里路程,沒有直達公交車,又打不到正規計程車,所以不少上班族只得坐黑摩托。

  同樣為節省時間,早高峰前來乘車的人多數選擇黑摩托,而不是黑三輪,這是為何?記者來到通惠河畔園區北門,只見一輛輛黑摩托經過大門,在園中飛奔,而途經的三輪車被攔在門外。“園區有規定,禁止三輪車進入。”記者看到,門口保安對三輪進行阻止,他對記者說,園內辦公樓很多,有的上班族圖方便,直接讓黑摩托停到樓下。“很難辨別黑摩托與自己開電動車來上班的人,所以我們就沒制止。”記者實地體驗發現,由園區北門走到最南端的辦公樓步行需10分鐘,顯然黑摩托在速度上吸引了乘客,而園區的規定也讓他們鑽了空子。

  一位剛下車的陳女士稱,為上班不遲到,自己基本上天天都坐黑摩托。她說,起初自己也對黑摩托的安全問題擔憂,看著司機駕車如此瘋狂,她也怕出交通事故,後來坐習慣了也就漸漸消除顧慮。“主要是速度快,而且不用等紅綠燈,走過來要20多分鐘,坐摩托幾分鐘就到。”

  早高峰能來回20趟

  記者打了一輛黑摩托,決定親自嘗試一把。“看啥駕照啊,這段路我閉著眼都能開過去,我的駕駛技術你放120個心。”對於記者提出查看駕駛本的要求,黑摩托司機小張自信地進行回絕。他稱,這裡的摩托司機基本上都沒有行駛本。與藍衣司機情況相同,小張從天橋上穿過後,一路向西,逆行在京通快速路由西向東的道路上,記者注意到其間時速最快達70公里,相向而行的自行車、電動車、機動車與黑摩托擦肩而過,十分危險。

  小張向記者透露,黑摩托一般從早上8點半到上午10點半拉活。由於黑摩托壟斷了早高峰時段該段路的生意,很多乘客也都成了熟客,他會與乘客互留聯繫方式,方便預約乘車時間。“一早上拉個20趟不成問題。”此外,他還告訴記者,這些黑摩托司機都是“兩班倒”,黑摩托的生意只限早上比較火爆,而到了晚高峰,他們會換成黑三輪繼續在地鐵口趴活。

  城管直言打擊難度大

  “以前這裡只是黑車、黑三輪猖獗,三年前又出現了黑摩托,本來道路就窄,他們還搶路。”市民焦女士抱怨道。她稱,這些黑摩托平日的生意很紅火,有時甚至能把過街天橋和京通快速路輔路堵得水泄不通。“剮車、蹭人是常有的事,以前還出過交通事故。城管也經常來檢查,但城管一走,他們又回來拉客。”

  吳先生向記者講述,前不久,他親眼看見一位老人帶著小孩走在人行道上,黑摩托司機由於車速過快,車把蹭到了小孩胳膊。司機不但沒道歉,反倒對老人破口大罵,污言穢語。

  對於黑摩托非法運營一事,朝陽區城管高碑店分隊表示,每天都有隊員對該路段進行巡邏。“但這些黑摩托經常和執法隊員‘打遊擊’,一旦發現我們就會互相通知,撤離現場,這使執法工作很難開展。”

  工作人員還稱,在執法過程中,有時候在檢查中攔獲了正在進行非法營運的黑摩托時,“司機稱車上的人是其親戚,順路載他們一程,也沒有收取任何費用。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也很難認定車主是非法營運。”但工作人員表示,此後會繼續加強對該路段的執法力度。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

  記者 郭丹 實習記者 王飄

  線索:辰先生 王飄/攝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