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在出席“2012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兩岸實業發展論壇並致辭。(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台灣網9月19日南京消息 19日下午,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在出席于南京召開的“2012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兩岸實業發展論壇時強調,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企業都是中華民族企業,兩岸企業家有必要從振興中華民族經濟的高度通力合作、整合資源,創新合作模式,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共同打造民族品牌,增強中華民族經濟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往開來、國際經濟危機持續影響的形勢下,兩岸企業界、經濟界的精英和專家齊聚一堂,圍繞“兩岸實業——合作與共贏”這一主題深入探討,共謀發展願景,這既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更具迫切的現實意義。
鄭立中表示,實業興國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和不懈追求。中國近現代經濟發展史和企業發展史,是一條實業報國、振興中華的發展之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倡導實業救國的理念,大批的實業先行者以為國為民的精神,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創立了民族工業的萌芽。但是回顧歷史,令我們感到痛惜、遺憾的是,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擠壓和夾縫當中,中華民族工業振興的夢想並未實現。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臺灣大力發展製造業,加強科技和政策扶持,大力拓展外銷市場,創造了“臺灣奇跡”,成為了中華民族的驕傲。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創造了連續33年GDP年均增速超過9%的奇跡,並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加工中心和製造基地,中國製造已經成為醒目的標識。當代兩岸企業家們在為中華民族實業經濟發展奮鬥的征途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特別應該值得提出的是,二十多年來,大批臺商到大陸投資,為大陸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引領、推廣了先進的技術和成功的經營管理經驗,發揮了獨特和重要的作用,
鄭立中表示,2008年至今,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災難,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告誡我們虛擬經濟的繁榮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缺失了實體經濟的支撐,虛擬經濟將失去依託。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兩岸的實體經濟儘管規模較大,基礎較強,但都面臨著不少困難。比如大陸的經濟規模很大,但是產品和企業的競爭力就不夠強,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一些高端設備還需依靠進口。而臺灣的科技研發能力比較強,管理水準比較高,國際行銷的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勞動力匱乏,土地資源有限。臺灣製造業發展依賴於出口,在當前國際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出口出現萎縮,導致島內整體經濟欲振無力。在這種形勢下加強兩岸經濟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岸經濟的優勢互補,也是兩岸應對國際經濟危機、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繁榮的戰略抉擇。
鄭立中強調兩岸應共同努力,為實現合作創造更好的環境。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和平發展的軌道。為應對當前國際經濟危機的嚴重衝擊,推動兩岸實業合作進一步深化發展,兩岸雙方有必要共同努力,優化兩岸產業合作的政策環境,為兩岸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首先,必須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增強兩岸互信,夯實兩岸關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意基礎,為兩岸企業家的合作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其次,必須落實好兩岸已經簽署的各項協議和共識,加快ECFA後續協商,推進兩岸經濟關係進一正常化、自由化和制度化。三要進一步優化雙向投資環境,減少限制,完善服務。我們要鼓勵大陸的企業到臺灣投資,興業發展,提振臺灣經濟,為臺灣同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我們也大力支援在大陸的臺商企業轉型升級,為了臺資企業拓展更廣大的大陸市場。第四,切實加強投資保護,維護兩岸企業的合法權益,免除兩岸企業合作的後顧之憂。(台灣網記者 陳佳慧)
[ 責任編輯:李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