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國內政局暗流涌動,各種勢力激烈博弈,野田內閣進入執政以來的最艱難時期。
或許正因如此,在重要議題上,尤其是在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的外交戰略上,日本屢次出現地方政府僭越中央政府的行為舉動。在釣魚島領土爭端問題上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衝動”表態、在歷史認識上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的過激言論等,都不同程度地傷害了日中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當然,日本地方政府的此類危險舉動並不僅僅發生在涉華問題上,在處理與其他一些國家之間的既有矛盾時,利益所涉的相關地方政府亦表現出極為強硬的反抗,並把與中央政府的直接對立視為謀求內部妥協的唯一手段。比如說,美軍普天間機場的搬遷一事上,沖繩縣地方政府直接與日本中央政府唱對臺戲,其百般阻擾的背後折射出日美關係格局性變動的現實。面對中央政府的內部亂象,各地方政治勢力蠢蠢欲動,甚至意圖在對外戰略上“綁架”中央政府,主導國家的相關外交決策。
此外,日本的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意見不合、觀點相悖的現象頻出。據日本的一些媒體報道,當前僅有一半左右的日本縣級政府願意接收並處理來自於地震災區的廢墟,核輻射所造成的心理恐慌已經嚴重地威脅到中央政策的執行力和貫徹力。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國家政權的強烈渴望,驅使地方勢力加緊異軍突起的政治進程。不久前,少壯派政治領袖橋下徹所領導的“大阪維新會”一舉獲得大阪府和大阪市的地方領導選舉,實質性地推動大阪府與大阪市的“合併建都”計劃,並覬覦憑藉“大阪都”這座重要的新興政治堡壘,直逼日本中央政府的領導權。日本新一輪的“政治再編”工程中,地方勢力的崛起將直接關係到日本未來政壇的新格局演變,不排除中小黨派的新興聯合以及地方勢力的擴大化、全國化的可能性發展。
日本地方政府的積極邀功與中央政府的消極怠工形成了鮮明對比。但是,歸根到底,民主黨政府缺乏執政能力是引發政治亂局的根本原因。當前,民主黨內部正圍繞著是否“去小澤化”,是否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是否提高消費率稅率、是否完全棄用核電站等問題持續爭執,陷入派系紛爭的亂局。在野的自民黨等又善於借題發揮,試圖在內政、外交等不同領域製造民主黨的執政難度,加速民主黨政權的瓦解,創造重新上臺執政的契機。
但需要指出的是,無論國內政局如何發展,日本都不應該拿國家關係、人民感情作為政治賭博的籌碼,更不該因為政治家個人的“一腔熱血”、政治揚名,而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國家間的友好感情,甚至是地區安全都拋于腦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陳友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