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APEC領導人峰會即將舉行 中國行動引世界關注

2012年09月06日 10:5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俄羅斯遠東海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即將見證非同尋常的歷史篇章——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9月8日至9日在這裡舉行。“融合謀發展,創新促繁榮”,會議的主題寄託著亞太地區攜手共進、共創未來的希望。

  中國參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歷史呈現新坐標——中國國家主席第二十次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胡錦濤主席第十次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既往每一次,中國領導人在這個重要的地區合作平臺上,就全球及地區形勢、亞太區域合作、亞太經合組織未來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闡述看法和主張,為會議取得成功發揮了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矚望這一次,中方對推動世界和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如何建言?中方對2012年亞太經合組織關於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糧食安全、建立可靠的供應鏈、加強創新增長合作等重點議題持何立場?中方對亞太經合組織進程如何評價?中國領導人如何回應亞太經合組織工商界代表的關切?世界等待答案。

  中國的行動也是一種形式的答案。

  一如既往,中國積極參與了亞太經合組織2012年各層次、各領域合作。迄今,中方出席了10余場部長級會議,上百場亞太經合組織其他會議和活動。中國主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和研討會、培訓班等活動20余場,涉及能源、財政、中小企業、防災減災、投資、農業、教育、海洋、衛生、供應鏈、產業科技等領域。在中國開展的低碳城鎮示範項目、技能開發促進項目以及藍色經濟、中小企業等領域合作項目取得了積極進展。中方目前擔任亞太經合組織農業技術合作工作組、食品安全合作論壇、糧食安全政策夥伴合作機制等機構牽頭人,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合作作出積極貢獻。著眼長遠,在胡錦濤主席倡議的“亞太經合組織技能開發促進項目”框架下,中國政府不久前還舉辦了一項面向青年技能人才的活動——亞太經合組織青年技能夏令營,以“技能放飛夢想”為主題,搭建交流技能、暢想未來的平臺,有利於進一步增強技能開發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增進亞太經合組織青年之間的理解和友誼,推動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一波三折,國際市場信心依然不足,導致國際外匯、證券、大宗商品等市場持續波動。但令人欣慰的是,亞太地區仍然不失為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亞太經合組織依然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當然,擺在各成員面前的任務是攜手合作、抓住機遇,惟此方能全面釋放活力和潛力。實現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是一個美好的目標,需要實實在在的努力,中國為此發揮的建設性作用,一向為本地區乃至世界所公認。一位墨西哥學者的看法頗具代表性:“中國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經濟的腳步,全力以赴推動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合作,並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上做出表率,幫助其他成員提高能力建設。可以說,中國的經濟實力及其政策主張為地區經濟融合提供了強大根基。”

  重溫胡錦濤主席2011年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轉變發展方式 實現經濟增長》,人們依然可以感受振奮人心的力量:“中國通過開放促進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建立起統一的可預見的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貿易體制,成為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中國始終是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堅定支援者,積極參與和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建設和區域貿易合作進程,通過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簽署和實施自由貿易協定,促進了區域經濟融合和經貿關係發展,積極向發展中成員特別是最不發達成員提供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提高其發展自身經濟和參與國際合作能力……中國將堅定不移參與區域和國際經濟合作,尋求自身發展與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責任相結合,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為實現亞太地區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榮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日益深化,中方將繼續加大對亞太經合組織合作的參與和投入力度,積極利用亞太經合組織平臺,不斷拓展與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的互利合作。中方已經表示,期待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能夠繼續推進以茂物目標為核心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相信胡錦濤主席此次與會必將為促進亞太經濟發展,推動區域合作進程,加深中國同有關國家友好合作關係發揮重要作用。

  會議主辦方設計了一個標誌,猶如鼓起的風帆,生動顯示亞太經合組織前行遠航的趨向,更是對未來共同行動的召喚。

  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信人們都可以從亞太經合組織共同行動中感受到非同凡響的中國力量。(鐘聲)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