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其競選對手羅姆尼猛烈“互轟”,然而他們的炮火卻傷及一個無辜的第三方——“中國”。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50天倒計時,兩方陣營都加大競選力度,奧巴馬與羅姆尼當天展開隔空罵戰,而“中國話題”竟不約而同成為兩人較勁的主要話題之一,美國主流媒體也紛紛以“中國”為題作報道,當天儼然成了美國大選的“中國日”。
當天,奧巴馬不僅在言辭上對華“示強”,也仗著現任總統的優勢採取了實際行動,他宣佈美國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指控中國對汽車及其零部件出口進行補貼。
這是奧巴馬執政不足四年以來在世貿組織提起的第8起指控。奧巴馬當天在俄亥俄州的競選活動中得意地說:“我們在一任總統任期內對中國的控訴,比前面的(布希)政府花兩任時間控訴中國的數量還多。而每一起我們決定提交的訴訟都是我們獲勝。”
羅姆尼當天立即還以顏色,稱奧巴馬此舉對遏制所謂“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來說動作“太小,太晚”。他在一份聲明中說:“奧巴馬總統在這個問題上的公信力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我不會等到總統任期最後幾個月才站起來面對中國,或者只是當選票受到威脅時才這樣做。”
實際上,最近幾天再次加溫的“中國話題”之爭由羅姆尼挑起,上周他推出一支廣告抨擊奧巴馬政府7次沒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奧巴馬本有七次機會阻止中國‘欺騙’,但他七次都拒絕了。”
奧巴馬嘲諷羅姆尼言行不一,他說:“我知道我的對手聲稱他打算捲起袖子與中國大戰一場,但事實是這樣的:他的經驗是擁有將業務和工作外包到類似中國這樣的外包‘先鋒’國的公司。”
副總統拜登當天在艾奧瓦的競選活動中引述中國媒體的話來嘲笑羅姆尼稱,許多抨擊中國的政客在步入政壇之前,其財富卻是通過與中國公司做生意獲得的。
奧巴馬和拜登都諷刺羅姆尼的“虛偽”,兩人都提到羅姆尼曾在他的《無可致歉》一書中批評奧巴馬2009年下令對中國造汽車輪胎徵反傾銷稅是保護主義,將傷害美國工人。
值得注意的是,兩人互相攻擊的言行恰恰揭露了彼此大打“中國牌”的“政治目的”。實際上,從他們發表對華強硬演說的地點也能看出端倪。奧巴馬已兩次在俄亥俄造勢時宣佈對華提起訴訟,主要原因是這個州是製造業重鎮,約13%的居民在製造業工作,而且該州是本次大選的關鍵搖擺州。
許多美國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認為,奧巴馬和羅姆尼表現出的對華強硬態度有“大選”的因素在其中,歷史事實已一再證明,多數曾在競選總統期間的對華“強硬派”一旦入主白宮,在對華問題上都回歸“務實派”。
一些美國華裔專家也認為,正如兩黨候選人互相攻擊對方時所指責的那樣,對華強硬的言論不過是政客撈取選票以及將“禍水外引”、轉移矛盾和注意力的常用伎倆。
彭博新聞社在17日的一篇評論中指出,將中國視為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流失的“替罪羊”,並威脅就其匯率問題發動貿易戰,這不利於美國創造就業。現實的情況是:美中經濟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個問題太重要了,不能將它當做互相攻擊的武器以撈取政治分。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