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埃及50輛坦克保衛總統府 逼近內戰令西方意外(圖)

2012年12月07日 13:42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6日,埃及首都開羅,大批坦克聚集在總統府外,圖為總統穆爾西的支援者從坦克前走過。

6日,埃及首都開羅,大批坦克聚集在總統府外,圖為總統穆爾西的支援者從坦克前走過。

  坦克上街6日取代暴力抗議,成為國際媒體對埃及動亂的最新配圖。當天,50多輛坦克和大批軍車出現在總統府周圍。這裡是示威者暴力抗議總統穆爾西“擴權”的中心。一場去年革命以來的最大規模衝突,讓這個國家“離噩夢比任何時候都近”。

  俄羅斯《觀點報》甚至已經聞到內戰的味道。革命的成功典型逆轉成為麻煩製造者,埃及如此快就重回混亂讓西方感到意外。德國《圖片報》評論說,對整個伊斯蘭危機弧來說,埃及的前途將說明民主和《古蘭經》能否和諧共存。穆爾西當地時間6日晚些時候將發表重要講話。是妥協還是堅持強硬?有媒體評論稱,穆爾西必須作出選擇,否則等待埃及的只有一種結果:繼續混亂。

  “這裡看上去就像戰區”

  “在埃及不斷加劇的政治危機中,穆爾西支援者和反對者之間的衝突是最危險的動向。”英國廣播公司(BBC)6日這樣評論埃及的局勢。據埃及官方電視臺網站報道,兩派5日夜在開羅城東的總統府“團結宮”大打出手。雙方動用刀具,互擲石塊、燃燒瓶甚至手榴彈,參與者達數十萬之眾。埃及衛生部6日公佈的最新官方數字稱,已有5人喪生,644人受傷。與此同時,大規模衝突向埃及多個省市蔓延。穆兄會前領導人阿卜杜勒·阿布將這稱為“國家崩潰的標誌”。俄羅斯《觀點報》評論說,你開始可以在這裡聞到內戰的味道了。

  與暴力衝突和傷亡相比,更刺激外界神經的是大量坦克開上開羅街頭。這一最新動態6日迅速成為世界主要媒體頭條。埃及官方的中東通訊社報道稱,從6日上午開始,大批軍車開到埃及總統府門前,50多輛坦克將總統府團團圍住保護起來。埃及軍方6日發出最後通牒,稱要在當地時間下午3時對總統府外的抗議者“清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說,這裡看上去就像是戰區。在路透社看來,這場穆爾西上臺以來的最嚴重危機已經惡化。

  去年在結束穆巴拉克30年統治的運動中,埃及軍方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上這個國家也不乏軍人干政的先例。坦克的出現讓外界對埃及局勢的猜測更加複雜。美國《華盛頓郵報》稱,不斷加劇的危機可能不久就會激起軍方干涉的興趣。但美國《時代》週刊認為,埃及軍方不太可能加入這場骯髒的權力爭鬥。報道援引美國智庫世紀基金會分析人士漢納的話說,埃及軍方在穆巴拉克垮臺後的那段掌權歲月中過得並不舒坦。法國《回聲報》評論說,新憲法草案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軍方的部分特權,不知這能否換來軍方的袖手旁觀。

  處於風暴中心的穆爾西6日晚些時候將發表公開講話。CNN報道說,發佈這一消息的埃及總統府人士稱,講話包含重要消息,但並沒說明那會是什麼。此前穆爾西已經多日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稱,面對越來越嚴重的政治危機,發表講話是個折中建議。但來自埃及媒體的消息說,該講話不會比此前他授權副總統馬哈茂德·麥基說的有更新內容。麥基稱,各派可以提出對憲法草案的修改意見,展開對話,但對憲法的公投時間不會改變。反對派“國家拯救陣線”5日晚則向穆爾西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7天內宣佈取消“憲法聲明”,並推遲公投。

  “穆爾西似乎下定決心,以確保穆兄會的權力。”德國《明鏡》週刊這樣猜測他的態度。路透社評論說,穆爾西沒有在大規模抗議之下讓步的跡象,因為他確信伊斯蘭主義者能贏得全民公決和緊隨其後的議會選舉。《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上個月穆爾西頒布了一項法令,授予自己幾乎不受限制的權力,並將自己置於司法機關之上。這部憲法由伊斯蘭主義者主導的一個機構起草。反對派稱,它起草的憲法中充斥著伊斯蘭律法的內容。俄羅斯《晨報》評論說,正是穆爾西的強硬讓阿拉伯革命重返開羅。

  據中東通訊社報道,穆兄會稱7日他們將舉行“百萬人大遊行”,以壓過世俗派的氣勢。有宗教組織的領導人甚至說,“為保衛革命果實不惜發動聖戰”。美聯社評論稱,雙方都準備進行長期鬥爭。俄羅斯《消息報》援引專家的話說,未來走上街頭的埃及抗議者可能多至數百萬,埃及甚至面臨一場血戰。

  與此同時,穆爾西集團內部的動搖仍在繼續。CNN6日報道稱,穆罕默德·賽義夫成為這場混亂中辭職的第4名總統顧問。BBC預計,此後可能還會有更多人辭職。德國《圖片報》稱,在這個國家看不到任何形式的穩定和團結。英國《經濟學家》評論說,穆兄會驚訝于埃及人對他們的不信任,但他們似乎忘記,這個國家剛從幾十年的專制中解放出來,對任何專制氣味都異常敏感。即便穆爾西和穆兄會能挺過這場危機,他們的統治未來仍將被陰雲籠罩。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