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卡達:美元儲備充足,我們不懼制裁!

2017年07月18日 13:52:3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還有機會?沙特等國延長卡達回復最後期限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爾27日表示,沙特等四國向卡達提出的解決斷交危機的要求不容談判。朱拜爾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沙特、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不會就四國提出的要求與卡達當局進行任何談判。“我們說得很清楚了,我們這邊採取我們的措施,該輪到卡達那邊彌補他們的行為了,一旦他們照做了,問題將能解決,如果他們不做,那他們會繼續被孤立。”

  拒絕“服軟” 卡達底氣何來?

  斷交危機發生後,卡達展現出受害者和無辜者的姿態,博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卡達能夠採取“軟中帶硬”的姿態除自身原因,還在於卡達在本地區並非遭到所有國家孤立。沙特等國宣佈與卡達斷交後,土耳其政府力挺卡達並出面斡旋。土耳其已向卡達輸送5000噸食品。土總統埃爾多安本月早些時候說,沒有卡達支援恐怖主義這回事,土耳其“將繼續給予卡達各種支援”。在海合會成員國中,阿曼和科威特也沒有與卡達斷交。此外,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等阿拉伯國家也都表示中立。伊拉克則明確反對斷交和切斷與卡達的陸海空往來。

  前景不明 海灣國家會與卡達“分道揚鑣”嗎?

  《金融時報》分析認為,近年來海灣國家取得了不小的經濟發展成就,如果因形勢變化導致發展受阻,進而引發經濟衰退,將不僅僅是海灣國家的巨大問題,危機影響可能波及更廣。海灣地區的能源安全問題也是地區形勢受到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的原因之一。目前來看,“斷交風波”對國際油價影響有限。然而阿聯酋每天從卡達接收約5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這一貿易量已經大到阿聯酋無法中斷合作。雖然目前天然氣供應沒有受到影響,但仍然引起市場的密切關注。有分析認為,此次“斷交風波”引發的危機解決途徑還不清晰,地區勢力的介入加劇了問題的複雜程度,因此事件的妥善解決可能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延伸閱讀】卡達國防大臣稱該國外交危機係鄰國軟政變企圖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卡達國防國務大臣哈立德·阿提亞在接受英媒採訪時表示,該國的外交危機是鄰國的“軟政變”企圖。

  當被問到鄰國意圖時,阿提亞說:“2017年見到的是軟政變企圖。”

  阿提亞補充說,卡達認為友邦在其“背後捅刀子”。他說:“我希望不會上升到軍事干預的地步,但我國是時刻準備好的。”

  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巴林和埃及這四個與卡達斷交的國家此前同意將最後通牒的時效延長48小時,至7月4日。

  最後通牒包含13項對多哈的要求,其中包括降低與伊朗外交和軍事關係等級,關閉土耳其軍事基地,停止資助恐怖組織,不再干涉阿拉伯國家內政和支援反對派,並關閉半島電視臺及其附屬電視臺。

  6月5日,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阿聯酋宣佈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並中斷一切交通,指責多哈干涉內政並支援恐怖組織。科威特出面斡旋調解。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