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度反彈給歐洲出難題
疫情再度反彈給歐洲出難題
連俊
進入10月,全球各地特別是歐洲疫情大幅反彈。在日趨嚴峻的形勢面前,各國應對策略卻有著明顯差異,由此反映出的治理思路耐人尋味。
英國是此輪疫情反彈的“重災區”。尤其是英國政府10月4日宣佈大幅放寬英格蘭地區入境政策之後,該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一直保持在3萬以上,並持續攀升,21日當天突破5.2萬。英國衛生大臣賈維德20日甚至斷言,“人們可能會在今冬某天看到,英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高達10萬例”。
英國的情況在歐洲並非個例,在氣溫降低、管控放鬆以及疫苗接種遲緩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歐洲多國疫情出現快速反彈。在德國,該國監測疫情的重要指標“7天感染率”在23日達到5月中旬以來的最高值。在俄羅斯,23日新增死亡病例數和新增確診病例數雙雙刷新最高值。法國、波蘭、拉脫維亞、羅馬尼亞、奧地利等國面臨的防疫形勢也十分嚴峻。德國重症監護醫學協會專家卡拉吉亞尼迪斯發出警告,“真正的第四波疫情已經開始,並且正在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輪疫情面前,歐洲各國應對措施差異明顯。
一方面,醫療體系承壓較大、疫苗接種率低的國家已迅速升級防疫措施。羅馬尼亞持續攀升的重症病例已對該國醫療體系造成巨大壓力,該國于25日重新實施在室外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的規定。拉脫維亞由於疫苗接種率過低,自本月21日起至11月15日全國將實行封城政策。
另一方面,以英、德為代表的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試圖再“抻一抻”。在英國,儘管醫療衛生界專業人士極力呼籲啟動後備計劃,但首相約翰遜22日仍堅稱“眼下疫情狀況比12個月前要好很多”,暫不考慮實施新的“封城”舉措。
分析認為,歐洲各國面臨的防疫難題頗具代表性,也反映出全球抗疫和經濟復蘇進程中的突出問題。
首先,“群體免疫論”在現實中屢屢碰壁,難以實現。英國是較早提出與病毒共存的國家之一,去年疫情暴發後不久,英國即拋出“群體免疫”理論,今年7月又貿然解封。如今,儘管英國12歲以上人群中超過86%的人已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約79%的人接種了兩劑疫苗,但是累計確診病例已接近870萬,佔英國人口比重的13%左右。採取英國抗疫模式的國家,往往陷入“嚴格管控—解封—疫情反彈—再管控”的怪圈,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突破新高,新加坡對此應當深有體會。
其次,由於抗疫失策,多國不得不在“嚴格抗疫”和“經濟復蘇”的政策選擇中來回搖擺。如英、德兩國近期經濟增長承壓,因此儘管疫情嚴重反彈,但仍在盡力避免嚴格防疫措施對經濟復蘇的衝擊。英國國家統計局22日表示,英國零售額已連續5個月下降,該國經濟學家擔心,英國可能正在進入以經濟增長乏力和物價上漲為特徵的“滯脹”時期。德國10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從上月終值55.5降至52.0,為8個月來低點。
此外,鋻於英國的教訓,眼下尤其要密切關注美國解除國際旅行限制令的後續影響。美國將從11月8日起允許完全接種新冠疫苗的外國旅客乘坐國際航班或通過水陸口岸入境。作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美國在疫情依舊嚴重的情況下貿然“解封”,反映出極為典型的“重經濟輕人命”的思路。由於美國在全球中的獨特地位,此舉帶來的示範效應,以及對全球疫情走勢產生的負面影響,不能不提高警惕。
連俊